“老营盘山”盛开忠诚之花

发布时间:2024-12-16 02:04:08 来源: sp20241216

警江西总队赣州支队兴国中队官兵在兴国县将军园参观见学。杨波涛摄

警江西总队赣州支队兴国中队官兵在兴国县将军园参观见学。杨波涛摄

“大战当年血海翻,今朝独上老营盘。荒台废址无人识,一抚伤痕一泫然。”从兴国县城出发,记者跟随第71集团军某旅“党支部建设模范红三连”重走长征路小组,一起登上老营盘山顶,瞻仰陈毅元帅这首诗中提到的老营盘战斗遗址。

“党支部建设模范红三连”诞生于黄麻起义。红军长征途中,该连以“草地党支部”享誉全军,形成了“铁心跟党走、一步不掉队”的优良传统。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该连以“跟党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组织专题党日活动,走进兴国重温那段红色岁月,引导官兵在学习先辈事迹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兴国是第五次反‘围剿’西线主战场。兴国模范师曾在这里凭险扼守隘口,伤亡几乎过半,为反‘围剿’作出了重大贡献。”老营盘战斗纪念碑前,讲解员范颖为官兵深情讲述那场惨烈的战斗。

面对敌人数倍于己的兵力和火力,红军将士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战斗,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这支英勇的部队开始向于都河进发,追赶战略转移的大部队。

站在老营盘山顶举目远眺,经过雨水的洗刷,成片的毛竹和青松青翠欲滴,默默守护着这片被红军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

230000、93000、55000、12038、56……一组依次递减的数字,见证了兴国为长征作出的非同寻常的牺牲与奉献:中央苏区时期,总人口23万的兴国县,有9.3万人参军参战,为革命献出生命的烈士达5万余人,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战士倒下。这座被誉为“中华烈士第一县”的小县城,走出了56位开国将军。

为支援红军突围转移,兴国在当时80%的青壮年都已参军的情况下,一次性扩红5000余人。1934年10月,在经历5次反“围剿”、人员伤亡巨大的情况下,中央红军依旧聚集了7个师约4.5万人,从兴国县开始踏上万里长征路。

“是什么让红军在艰苦斗争中拦不住、打不垮、拖不烂,一次次战胜险阻、屹立不倒?”一路追寻,一路思索,站在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第三展厅一座雕像前,该连官兵驻足良久,在王指导员的引导下静默沉思。

这座雕像刻画的是一名红军战士,高举石头砸向手持长枪的敌人,脸上没有一丝惧色。讲解员告诉官兵,这是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江善忠跳崖牺牲前的场景复原。

在大部队出发后,为了掩护伤病员和其他战友,江善忠独自一人把敌人引向山势险峻的芒槌石山峰,坚持战斗直至弹尽援绝。敌人喊话要他投降,许诺只要说出伤病员的去向,就给他自由。

面对敌人的劝降,江善忠大义凛然地说:“要我出卖共产党,你们休想!”他咬破手指在衣服上写下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随后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年仅21岁。

“2019年5月,习主席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曾提到江善忠烈士生前留下的这份血书,号召我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力量。”重温江善忠烈士的感人事迹,该连官兵无不动容。

“一封血衣遗书,体现的是共产党人为党甘愿赴汤蹈火的绝对忠诚。”站在雕像前,今年6月刚入党的中士金方羽告诉记者,长征途中,三连同样经历了无数艰险磨难,但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垮,靠的也是铁心跟党走的绝对忠诚。

1935年深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时任三连副连长、支部委员李玉胜将28名与大部队失散的伤病员收拢起来,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凭着对党的坚定信仰,依靠党组织的强大力量,临时党支部带领官兵携手战胜伤病、饥饿、恶劣环境等困难,成功走出草地,回到党的怀抱。

“在我们连,新兵下连上的第一课便是学习‘草地党支部’铁心跟党走的故事。踏访兴国这片红色热土,我更加懂得,战争年代红军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有了党的领导,红军就有了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力量!”对指导员提出的问题,金方羽心中答案愈发清晰。

“党旗所指,就是军旗所向。”近年来,该连始终牢记习主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的重要指示,转型重塑敢为人先,练兵备战紧锣密鼓。面对人员重组、装备更新、训练升级等现实难题,连队党支部发扬“党员模范作用好”的优良传统,带头学习领悟“体系支撑、精兵作战”等新理念新思维,引导官兵争分夺秒转型“换脑”,探索创新10多种训法战法,有效提升了部队遂行任务能力。

“新时代踏上新的长征路,要求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此次重走长征路,该连官兵探访了当地一所小学,恰逢学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课。记者采访得知,为学生授课的是武警江西总队赣州支队兴国中队官兵。

“我们常态组织官兵走进驻地中小学校,为学生们讲述党史、军史故事,夯实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根基,把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该中队中队长郭红磊告诉记者,他们每月与驻地小学联合开展“共升一次国旗、共讲一个故事、共学一首红歌”活动,引导学生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

“红军长征后,曾担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同志,身上背着组织交给的13根金条,千里乞讨、历尽艰辛寻找党组织,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不动用党的经费,彰显了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高尚品格……”课堂上,郭红磊动情讲述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台下学生深受触动。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党的光辉照万代……”授课接近尾声,该中队官兵与学生们一起高唱红色歌曲,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

青山依旧,斜阳几度。90年前的烽烟已经散尽,最坚固的石头上留下的弹痕也渐渐风化,但“一心跟党走、永远不掉队”的红色血脉仍在赓续传承。在信仰之光的照耀下,忠诚之花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绚烂绽放,从未凋谢。(解放军报记者黄昆仑、危乔巧、马宇辰)

(责编:代晓灵、宋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