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1:28:14 来源: sp20241125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清晨。阳光从我家老院那棵梧桐树茂密的绿叶间穿过,将一片金黄洒在母亲身上。一滴滴汗珠从母亲的脸颊滚落,与地上的泥土融为一体。
瘦弱的母亲将几十袋沉重的化肥一袋袋搬上平板车,化肥袋上印着一位举镐挖石的老人,下书一行字:愚公移山,敢为人先。这是我年幼时记忆中的一个场景。平日里,母亲经常给我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并告诉我,村后那片崇山峻岭,就是愚公要挖的两座山之一的太行山。从那时起,我懵懂地知道了:家乡河南济源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还有个敢与天争的倔强老人。
上世纪90年代初,跟随父母第一次来到济源城区的我,终于见到了这个撼天动地的神话人物铜像。沿城的铁轨旁,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石碑巍然屹立,“愚公移山”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前的愚公铜像高高矗立,愚公正高举铁镐开山凿石。
愚公铜像后,与铁轨斜交的大街便是济源城区。那时的济源城区很小,集中在宣化街一带。宣化街全长只有五六里,街道两侧梧桐树相连,形成一条林荫长廊。大街中段以南是园源广场,承办着济源的各种大型赛事,也承载着孩子们的欢乐童年。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对济源这座城的认识也由表及里。济源因济水发源而得名,坐拥太行之巍峨、王屋之灵秀。历史上这片土地人杰地灵,孕育了侠客高义,也诞生了文儒风流。李白、韩愈、白居易、苏轼等名家曾在此行走,留下传世篇章。我在望春桥头看一湾碧水掩映垂柳依依,在济渎庙龙亭感叹济水的百折不挠,在延庆寺舍利塔前仰望星空,遥想古时龙潭夜月……
春华秋实。进入新世纪后,我到济源城区读高中,从此更深入更真切地融入这座城。当时城区扩建正如火如荼,愚公的儿女们用勤劳与智慧让旧城换新颜。昔日的宣化街已变为济源几十条街道中普通的一条。新修的道路宽阔畅通,高楼鳞次栉比,商厦饭店随处可见,文体场所一应俱全。每逢周末离校,我总会在城中踽步徐行,近距离感受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城市。重修的湨河桥、蟒河桥恢弘大气,如长虹横亘在碧水之上,沿河两岸绿树成荫;新落成的篮球城、世纪广场、文化城,如三珠连星般横贯在一起,成为城市的新景致与新地标。
一晃又是数载。济源的变化没有止步。这幅徐徐展开的城市画卷上,绘写着都市的繁华,也点缀着人文的灵韵。珠河、龙河等河流经过水域治理澄澈如昔,潆洄于重新修缮的济渎庙、奉仙观、龙潭寺等古迹。为了一睹古籍上记载的“济渎晨霞”,我重游济渎。晨晖斜照,北海池上水雾飘渺,霞光氤氲,那一刻,的确如古人所说:“灵泓一脉与天通,朝现荣光灿碧空。”蟒河公园、古轵公园、牡丹园、植物园等公园绿地于城中错落分布,漫步小径,随处一隅便是芳草如茵,人们在鸟语花香中信步怡情。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工作,在济源城扎下根来。我在济源城区安了家。晴好的傍晚,我们一家人会到世纪广场散步。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如锦缎般绚烂,忽而数只飞鸟掠过,在余晖中渐行渐远,连同远方的太行山脉一起消失在苍茫的天际。夜幕四合,华灯初上,霓虹与星辰将广场点亮。年幼的女儿在五光十色的地灯上蹦蹦跳跳,欢声笑语在夜空中飘荡。父母带着盈盈笑意守护在孙女身旁,脸上满是慈爱。这幅画面,是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济源家庭的缩影。
时光荏苒。济源城的发展日新月异,唯有那座高高矗立的愚公像,无论风吹雨打、酷暑寒冬,始终坚毅地挺立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守护着万千济源儿女,向他们诉说那矢志不移、敢为人先的动人传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0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