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4:03:19 来源: sp20241223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如何学会聆听、提炼核心信息、复述他人话语?如何统筹全家时间,欢度“亲子时光”?如何设计休闲活动,兼顾安全和有趣……在28日举行的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教育学会分论坛上,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用9门课程展示“小长假打开方式”。
论坛上,学校9门课程同步开讲,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劳动、科技、美术等多学科。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模式,真实还原并展示了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英语老师以近期热议的“课间十分钟”话题正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们通过日常观察不断探究,最终得出结论。语文课上,通过重现一个真实的购物情境和一篇经典名著选段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捕捉关键信息与复述对话。数学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家人的“公休时间”,设计“亲子活动”,与此同时了解平均数、负数等概念。科学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制作消声装置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劳动上,教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实用的衣物收纳技巧。美术教师则通过“巧手灵心”鼓励同学们为身边的家人、伙伴送去节日祝福。
数学老师让学生找到家人“公休时间”。校方供图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介绍,学校将“5C”课程建设理念植入到“康+”课程中,形成了北医附小的“5+N”课程图谱:“5”即剪纸、京剧、心理、排球、中医药5项特色课程图谱;“N”即学校对已形成的特色课程,增强其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入和浸润,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究与开放创新能力,对“康+”文化的赋能增值,实现寓教于乐、化教于心。
科学老师教同学制作消声装置。校方供图
“在这一过程中,学科从4个维度上实现了‘一体化’,首先就课程而言,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程要求‘一体化’整合;第二就跨学科联动而言,多学科以共同主题的方式‘一体化’融合;第三就家校社资源而言,通过‘一体化’的方式为学校教育教学供给资源;最后是教科研评判标准而言,学校实现了‘教—学—评’有机衔接的‘一体化’模式。”田国英说。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表示,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实践和研究的首要任务。北医附小进一步加强课程一体化实施,探索课程设计的一体谋划、一体衔接、一体落实,体现课题课程课堂育人的一体贯通。学校把人的生活、生存、生命与健康成长、周围环境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启智润心。
据介绍,本次论坛以“夯实教育强国基点 探索基础教育创新之路”主题,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海淀教育学会提供支持,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承办。(孙竞、实习生聂陈昱)
(责编:李依环、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