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乡村兴

发布时间:2024-12-30 19:41:00 来源: sp20241230

  从巴万高速清江收费站驶出,巾字村便跃入视野,青瓦白墙的巴山新居错落有致,宽阔平坦的道路通向家家户户。

  “以前下雨,在羊肠小道上走一趟,鞋子就糊成了泥巴坨。如今水泥路穿村而过,村民住新楼,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好。”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党总支书记李国军感慨。

  从一村,观全域。2016年,巴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区同建”,即在城市实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三区同建”,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助力乡村振兴。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一辆辆汽车驶过,游客络绎不绝。

  “一到节假日,我们村的民宿床位几乎都是满的。”双城村党支部书记周银平说。

  双城村是著名油画家罗中立的写生创作地。平昌县规划实施“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把双城村打造成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

  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但生活在山水间的人,靠着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示范村”,也成为巴中有效推进“三区同建”的一个缩影。

  金秋时节,在柳林镇海山村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沃野处处丰收忙。海山村不仅是现代农业园区,还配套打造了各种景观,通过无轨观光小火车将一系列田园景观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巴中先后与浙江丽水、金华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认真学习借鉴两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做法,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推动园区、景区、社区同步规划和建设。

  目前,巴中累计建成巴山田园综合体86个,带动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星级园区5个。

  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村民致富

  通江银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整齐的菌棒上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银耳。种植大户龙方荣和工人们一起,正小心翼翼地将银耳从菌棒上摘下,放入篮中。

  “今年银耳的长势非常好,我们已经摘了六七次,预计年收入10万元左右。”龙方荣现年43岁,是通江县陈河镇陈家坝村有名的种植大户。

  据介绍,园区以通江银耳、羊肚菌为主,实施“粮+菌”轮作,种植面积12万亩,2022年入选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巴中在产业园区植入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生态采摘等业态,依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举办活动,引导农民发展主题民宿等,带动2万余户群众吃上旅游饭。

  走进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居墙上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作栩栩如生。半山腰上,一栋栋透明玻璃顶的尖顶小木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正是远近闻名的星空民宿。目前,村里年旅游营业额已突破2000万元,村民就近就业150余人,户年均增收万余元。

  “西厢村还在探索研学旅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种植以青钱柳为主的中药材3000亩,建成茶叶优质原材料供应基地500余亩,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余万元。”西厢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军介绍。

  改善乡村治理  提升乡风文明

  雨后的巴州区化成镇赵家湾村,10余名老年人正在日间照料中心看书写字;隔壁房间,七八名小朋友正在拼搭积木。

  赵家湾村是化成水库移民重点安置村,在过去,社区管理一直是困扰当地的一大难题。村里加快建设新型社区、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我们开展‘美丽村庄’清洁行动,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并修建了便民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化成镇党委书记周理君表示,如今民房变民宿、庭院变花园,村民们的日子更舒坦了。

  前不久,在恩阳区下八庙镇石桥村,村规民约修订讨论会召开。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畅所欲言,分别从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乡风文明建设是我们村努力的重要方向。通过走访村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村里制定了符合发展实际的村规民约。”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毅介绍。

  文明新风也吹到了平昌县金宝街道。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堋介绍,金宝街道完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实施“网格管理”,推行“党支部+村民说事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改善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巴中各地不断探索。巴州区成立宣讲团,以宣传法律法规、讲解惠民政策、倡导文明新风等为主要内容,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南江县率先探索实施“乡村道德银行”,将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创业创富、敬老爱亲等作为考评量化依据;平昌县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道德模范选树,推进移风易俗,汇聚向善向上正能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1日 0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