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绘新景 海外华媒探寻红色沙洲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12-27 11:02:40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郴州9月14日电(向一鹏)“今天听了‘半条被子’的故事,还看到沙洲村民众摆摊子、种果子,发展文旅产业,生活越来越富裕,既感动又无比高兴。”意大利《新华时报》社长朱玉华说,要把沙洲红色故事和当地民众幸福生活让更多的华侨华人知晓。

  9月14日,参加“行走中国·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郴州行”活动的海外华媒代表,走进长征故事“半条被子”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感受农旅融合为民众带来的幸福生活。

9月14日,华媒代表们来到“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参观采访。向一鹏 摄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她留下了。徐解秀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随着“半条被子”故事广为人知,沙洲村从2017年开始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广场、红军广场、田园综合体……大批景点和配套设施纷纷建成,沙洲村变得更美了,乡亲们也因此吃上了“旅游饭”。

  年逾五旬的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也是沙洲村第一个开土菜馆的人。“餐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接待了20多桌客人,加上我在村里担任保安队长拿的工资,去年家庭总收入达30多万元。”朱小红说。

  但在几年前,因没有“一技之长”,朱小红只能靠微薄的收入养家。后来,他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并利用自家房子开办村中第一家土菜馆。“过去是红军给我奶奶留下了半条被子,现在是共产党给我家带来了幸福的好日子。”

沙洲村民摆摊售卖当地土特产。向一鹏 摄

  近年来,沙洲村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餐饮、民宿、土特产销售、研学等产业,让昔日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变成火热的红色旅游打卡地,创造了“红色牵引,农旅融合,多元产业拓宽致富路”的沙洲模式。2022年,沙洲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万元,比2020年增加约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

  “当地深入挖掘红军长征途中在汝城发生的历史故事,建成‘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展现了红色汝城各族英烈的光荣历史。”郴州市委派驻沙洲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谭诗华介绍,依托陈列馆、民俗广场、徐解秀故居等红色沙洲景区,村民种果子、摆摊子、开店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负责人查看小黄姜生长情况。向一鹏 摄

  走进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这里种植了柰李、小黄姜、水稻以及各类蔬菜。基地负责人张有发介绍,通过土地流转,沙洲打造“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村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还能借助土地入股,拿到分红。

  同时,通过上引下联,沙洲村邀请各级专业技术人才,开展送课上门、集中培训等活动。2021年以来,全村共举办厨师、电商、刺绣、旅游讲解、糕点制作等各类培训班50多场,培训1000多人。如今,不仅400多名群众家门口创业就业,沙洲村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返村创业,并带动周边村落共同致富。

在郴州汝城沙洲村民俗广场,矗立着“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雕像。向一鹏 摄

  目前,沙洲村正在建设“幸福新村”,办理“幸福食堂”,打造“幸福节会”。为让群众住上新房,该村在后山上辟出一块约32亩的平地,统一规划建设48栋民居,首期动工的26栋有望今年底竣工;为照顾村里几十位年满70岁的老人,该村请来厨师,免费为他们和五保户提供一日三餐,并提供一个月一体检服务。沙洲村还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组建篮球队、开展春节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焕发内生动力。

  “通过这几年的改造和治理,沙洲村旅游火了,产业旺了,百姓富了。”谭诗华表示,接下来,沙洲村将不断丰富“半条被子”故事的时代内涵,持续巩固提升沙洲红色名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