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行示范五年间 改革尖兵再踏征程

发布时间:2024-11-16 09:27:15 来源: sp20241116

  深圳先行示范五年间 改革尖兵再踏征程

  ——写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五周年之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全会刚闭幕,广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旋即奔赴深圳,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回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体悟全会的重大意义。

  缘何选址深圳?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9年的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经济特区由此诞生。

  2019年,步入不惑之年的特区肩负起新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时至今日,先行示范区已然五岁。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五载光阴,深圳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近三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三次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的改革创新举措达87条;

  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的发展能级持续提升:香港澳门的24类专业人士经备案,即可在前海执业;河套合作区汇聚了16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

  刚呈上亮眼成绩单,新时代的改革尖兵已再度踏上征程。

  改革:破局与创新

  深圳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功不可没。“问计于企,问需于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方能吸引更多企业、资本、技术与人才汇聚。深圳人常言:“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深圳的最高峰名为“梧桐山”,这句谚语也寓意着深圳对优秀企业的渴望。

  那么,“梧桐树”究竟如何栽种?

  8月2日,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力争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七成,低空商业航线超千条。这是继年初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后,再次以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以此牵引产业积聚成势。

  寥寥数语背后,却是充满挑战的改革征途。

  时下深圳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外国游客惊叹无人机竟然可以送外卖;往返大湾区的各城市间,多了一种选择——“打飞的”;深圳企业研发的无人机,更是在珠穆朗玛峰海拔6000米处运输物资,在埃菲尔铁塔、凡尔赛宫上空绘制奥运画卷。

  再往下深入发展,空域愈发开阔,如何管理?飞行器与日俱增,怎样减少隐患?涉及部门渐多,又该如何协同共进?

  在“无人区”开疆拓土,为企业“搭台唱戏”,深圳成竹在胸,自有多年经验。“一子落而满盘活。”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从来都是依靠改革的力量,破困局、迎挑战、战风险。

  · 为激励企业创新,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应运而生,助力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 为优化营商环境,深圳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遵循“内外资一致”原则,去年,新设商事主体56.5万户,增量同比增长26.4%,商事主体数量与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 为创业者兜底,出台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为“诚实而不幸”之人按下“重启键”。

  这样的改革措施,不胜枚举。

  华为任正非说,华为总部不会离开深圳。

  比亚迪王传福说,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

  大疆汪滔说,深圳成就了我们,这里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华为、比亚迪、大疆,这三家公司,彼此相隔十年诞生,已然成为深圳熠熠生辉的名片之一。深圳,未来依旧可期:全市33家企业入选2023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并列全球第六。连续四年蝉联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一。

  深圳公司研发的通信设备、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畅销全球;就在这个月,深圳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已步入汽车工厂,全程执行料箱搬运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让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各得其所,合力共舞。深圳给出自己的解题之策。

  开放:融合与拓展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歌中的这条小河,正是深圳河。深圳河最窄处仅三十余米,并非难以跨越。往昔两岸曾划界而治,然现今,最新口岸数据显示:8月10日,深圳陆路口岸旅客通关量再攀新高,单日出入境旅客达88.7万人次,深港两地双向奔赴又迎小高峰。

  香港市民钟情深圳的商超,香港博主说,只要拍摄在深圳商超购物的视频,点击率就会很高;香港市民也喜欢来深圳骑行,莲塘口岸可以直接推着自行车通关,出关后很快就能进入绿道;深圳的奶茶、椰子鸡、糕点,也是香港市民的心头好。

  “双向奔赴”的背后,是一系列经济活动的紧密联通。8月8日,深圳第四次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70亿元。此前三次,认购踊跃,峰值订单规模皆为发行规模的三倍有余。而这回,第一次发行十年期中长期债券,峰值订单规模高达480亿元,是发行规模的6.9倍,创历史新高。

  同样在这一天,《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发布满一周年,三家国际科技创新机构在园区内揭牌;“一号通道”便利进出车辆的审批权刚刚下放至深圳,跨境巴士穿梭于深圳河两岸,深港两地科研人员实现便利通勤。“跨小河,开先河”:合作区正在扫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类障碍,推动与国际规则机制衔接

  通过“科汇通”业务,五家科研机构获取了香港汇入的境外科研经费,破解了科研资金跨境难题;截至今年七月,深圳数据交易所已达成跨境交易订单70余笔,跨境交易额超1.7亿元;合作区内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累计拟定国际标准138项,发表白皮书23项。

  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践行制度型开放,步伐不止。

  · 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拓展至12个领域37项,国际职业资格视同职称认可目录扩充至86项;

  · 落地新型离岸租赁贸易等业务,建成多币种资金清算渠道、支票联合结算机制;

  · 创新“境外调解+境内仲裁”的争议解决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这样评价:“深圳通过跟香港的规制对接,是很好的抓手。下一步可以做到更加整体性的、系统性的规则对接,高水平开放,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体系。”

  不单深港之间,深圳的国际“朋友圈”也在持续拓展:越来越多国家元首和外宾团组接连到访,深圳已与全球58个国家的93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关系。

  在南山区赤湾港不远处的赤湾天后宫,妈祖像面朝苍茫大海。明代郑和下西洋时,这里就是其中一站。如今,天后宫依旧,这片土地却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进出口2.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全国比重的10.4%。出口额和增速、进口增速,均排名全国第一。

  曾经依靠来料加工支撑发展,当下深圳 “智造” 为出口打开一片崭新天地。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深圳企业加大力度开拓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1.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超四成。外贸“朋友圈”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生:来了就是“深圳人”!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日子。”改革开放的澎湃力量,使深圳城市更美好,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这段时间,深圳屡屡因民生小事而“出圈”。

  深圳街头,设有免费的公益钢琴。建筑工人老易就因在街头弹钢琴的视频被传至网络,而意外走红,受邀参加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

  深圳公交车上,可购买早餐。网友赞道:太懂年轻人了!“上班赶时间,没空买早餐”的“痛点”被看见了。

  深圳地铁里能够免费借用雨伞;有些公园里能看见免费的驱蚊水。

  ……

  当然,在深圳生活并非毫无烦恼。深圳的做法是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

  在深圳有这样一个网络平台:民意速办平台。它能够串联起所有的办事部门,群众表达诉求,政府主动解决。事情办到何种步骤公开透明,责任属于哪些部门清晰明了。最近,平台又增添一项功能,可以通过对民意诉求的“共性”“地域性”“行业性”等指标加以分析、预警,借由解决一个诉求,破解一类问题,推动职能部门标本兼治,彻底化解“民生小事”。这样的做法,确实很“深圳”。

  这就是深圳,城市建设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硬件、软件设施。

  正因为此,这座崭新的城市,气象万千。面积仅2000平方公里,不到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外来人口占比逾六成,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更是城市的主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探索大城市的治理路径,正是深圳当下的切实写照。

  南山区的粤海街道,以平台经济作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汇聚了众多诸如快递员之类的新就业群体。街道党工委与他们通力合作,组建了党支部,由快递小哥出任党支部书记以及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投身于基层治理工作当中,“变他乡作故乡”。

  龙岗区的龙岭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地少,社区党委与辖区内的共建单位党组织共同探索。医院、商业养老院等十多家单位,均与社区设立了共建项目。服务内容涵盖文化教育、养老服务、体育健康等诸多方面,解决了不少居民的急难愁盼。

  过去的五年里,深圳聚焦于重点民生领域,持续深化改革,民生服务的供给水平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全市1975所体育场馆达成了“共享开放、一键预约”的目标;新增的基础教育学位超过68万个,新增的病床位超过2.2万张,建设筹集的保障性住房达到62万间。

  没有梦想,何必深圳。

  深圳的一切都来自“改革开放”的召唤。在过去的五年中,不计其数心怀炽热梦想的人士,奔赴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

  每一次创新都闪耀着深圳的智慧。

  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深圳的力量。

  每一次开拓都诠释着深圳的勇气。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尖兵已然启程,誓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总台记者 肖振生 朱慧容 郑柱子 何俊儒)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