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触摸一座城市的抗战印记

发布时间:2024-11-24 07:05:32 来源: sp20241124

  又到“8·15”。

  火辣辣的烈日投射到中华门城墙上,热浪炙烤着大地,此时的南京城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炉。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9周年纪念日,走进这座满目抗战印记的城市,心中热血滚烫。

  87年前发生在南京的那场抵御外敌的悲壮战事,赋予了这座六朝古都不屈不挠的性格。紫金山、光华门、雨花台、赛虹桥、下关……每一处地名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

  1937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兵分三路,围攻南京。此后10多天里,保卫南京的中国守军奋起抵御,决死拼杀,血染山冈、城墙、街道、江边……一个个效命沙场的英雄轰然倒下,一段段热血忠勇的故事流传至今。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原副会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朱成山教授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记载那段历史的一本本史料。在那场悲壮且又充满血性的战事中,无数抗日英烈血染沙场,寸土必争,用血肉之躯坚守到了最后一刻。

  紫金山,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和彻夜炮击,中国守军虽伤亡过半,仍死战不退。战况最激烈时,一位连长身绑几枚手榴弹坚守阵地,日军冲上来时,他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光华门,日军用野山炮轰塌城墙。面对冲上城墙的日军,中国守军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敌人几次冲上来,又几次被压下去。

  ……

  “这场战事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便当时作为首都的南京失陷,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意志永远不会改变,行动永远不会停止。中国不会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研究馆员王山峰告诉记者,南京陷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一直活跃于南京周边,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

  在南京市江宁区的云台山下,65名新四军官兵的英魂静静长眠于抗日烈士陵园中。

  1939年2月25日,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一营的官兵进驻云台山后石塘村,遭到日伪军包围,包括营长邱立生和教导员王荣春在内的数十名官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战后,当地百姓将烈士遗骸就地掩埋在云台山上。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修建烈士墓,将65具遗骸集中安葬,并建立烈士纪念塔,将抗日烈士名字镌刻于上。

  “每一个烈士名字背后都有一段英勇抗敌的感人故事。”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讲解员程侦满说,“这些为了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值得被后人永远铭记。”

  青山处处埋忠骨。

  1938年,新四军组建先遣支队挺进横山,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2日,日伪军趁新四军主力挥师北上、进军苏中之际,对抗日根据地形成包围,部分新四军战士在突围时遇难。2009年,南京市江宁区政府设横山烈士纪念碑,用以缅怀革命先烈。

  如今,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横山烈士纪念碑等都已成为南京市红色教育的名片,每到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前来参观凭吊的游客络绎不绝。

  行走在南京街头巷尾,不经意间便可触摸一处处抗战印记。这座城市从未忘记长眠于此的抗战英雄们。

  紫金山北麓,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肃立于一片苍翠的树木中。烈日当空,游客络绎不绝,他们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等国飞行员在中国大地上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血色记忆。张爱萍将军题书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背后,矗立着30座呈弧形排列的英烈碑,镌刻着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每一个烈士名字的背后,都是一首气贯长虹的抗日壮歌。

  巍巍紫金山,见证了这座城市奋力抗战的烽火硝烟;滔滔长江水,诉说着这座城市不畏强敌的英雄故事。

  中华门城墙上的累累弹痕,历经87年风雨侵蚀,依然历历在目。城门下巨大的拱券门洞里,几位老人正在悠闲地健身。做讲解工作的杭春喜跟老人们点头示意后说:“当年中国军人浴血抗战,保卫家国,不就是为了今天的人们能够享受和平安宁的生活吗!”

  曾经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南京城,如今梧桐成荫,车水马龙,一派祥和的氛围。

  在“8·15”这个特别的日子,走在这座沐浴着和平阳光的城市,可以欣慰地告诉抗战先烈们:这盛世,如您所愿!

  (新华社南京8月15日电  记者丁增义、郭中正)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