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中国丨访谈)朱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发布时间:2025-01-01 13:41:37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北京12月18日电 题:朱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中新社 记者 梁晓辉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回望改革开放走过45年的不平凡历史,有评论认为,只有深刻理解“关键一招”的重要论断,才能找到过去几十年“中国为什么能”的原因,同时找到观察未来中国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朱丹接受 中新社 “近观中国”栏目专访,就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更好推进改革开放等问题进行解读。

   中新社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5年来,改革开放从哪些方面深刻影响了中国?

  朱丹:45年来,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进程势不可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深刻影响了中国。

  第一,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45年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断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不断深化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

  第二,创造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5年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并于2022年迈上120万亿元人民币新台阶。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第三,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45年来,从兴办四个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推动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对世界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第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45年来,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现在正在向共同富裕迈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

  第五,带来了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正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中新社 记者: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现实问题。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伴生的问题?

  朱丹:这些问题,有的是随着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问题,也有的是老问题,或是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在许多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也都出现过,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清醒认识,进行科学应对,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困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收入差距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党在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始终强调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将推进共同富裕提上日程。为防止出现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党提出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这些问题,要科学地认识并正确对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这些问题最终要在深化改革中解决,在发展中解决。

   中新社 记者:外界一般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简述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从改革开放45年来取得的成就来看,改革与开放之间存在哪些必然逻辑联系?

  朱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指出,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对外开放也是改革的内容之一,总的来说,都叫改革。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改革和开放的有机统一,不能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不能只看到或者只强调这一面,看不到或者忽视另一面。

  45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和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改革为开放提供了体制保障和内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开放为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外部环境。中国将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坚定打开国门,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交融,也有力促进了改革的不断深入。

  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新社 记者: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现代化与改革开放存在怎样的逻辑必然?

  朱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改革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国情和发展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集中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探索性事业,今后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通过坚持改革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发展动力,通过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发展空间。

   中新社 记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朱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仍然是关键一招,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要牢牢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是要坚定改革的信心。45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需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三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四是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