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再公布地名保护名录 太和墟寓意太平和睦、武功巷与武功相关……

发布时间:2024-11-15 02:42:33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广州11月28日电 (蔡敏婕 李国全)太和墟寓意“太平和睦”、面房街以“面粉作坊”一条街而闻名、武功巷因巷内有人武功高超而得名......广州市民政局28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二批)》。该地名保护名录共收录441个词条,约7万字,收录的都是具有广州特色和代表性的老地名(包含历史地名)。

  据了解,广州市民政局在今年1月编纂发布《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的基础上,继续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为基础,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结合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工作,广泛收集广东省、广州市地方志、地名志等相关资料,开展第二批地名保护名录的编纂工作。

  第二批地名保护名录每个地名词条的内容包括标准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注重体现收录地名的文化属性、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让公众在故事中发现地名的魅力,从而了解广州、认识广州、熟悉广州。

  比如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南部的瑞宝街道,在清顺治年间建村,因四面环水及地形似堡垒,取名“水口堡”;后取谐音和吉祥之意改称“瑞宝”,有邓氏宗祠、何善衡故居等古迹;同样位于海珠区的素社,据记载,清末民初,一些文人迁入此地,形成社会团体,俗称“社”,因文人聚会吃斋而得名“素社”;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石壁,古为充军之地,今珠江航道未形成前,有长约一里的条状石岩横亘水面,导致石岩侧畔形成大片沉积土层(现已不存),岩峭如壁,故名。

  与第一批名录一致,要求列入第二批保护名录的地名应当反映广州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与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或者著名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相关,具有纪念意义。

  地名是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和文脉保护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地名保护名录,目的在于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老地名及其来历、含义、历史沿革、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等,把这些见证和记录了广州政治、文化、地理等历史演变和当地民众生产生活、喜怒哀乐的“活化石”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成为与广州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彰显精神的永固部分。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编纂发布两批地名保护名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老地名的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对名录中收录的老地名,强调其在城乡规划、工程建设、城市管理、文化宣传等方面的使用规范,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