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7:30:30 来源: sp20241105
一日之间,坐拥1200万粉丝的网红主播“秀才”账号被封禁。短视频平台的页面显示,“秀才”账号违反了“社区自律公约”的相关规定,已封禁。据悉,相关调查工作正在进行。
3年来,这位乡土网红受到中老年女性的热捧。今年5月下旬,一位网名“为爱疯狂”的七旬粉丝,从吉林跨越千里,坐火车到安徽蒙城寻找“秀才”,记录这个过程的短视频在平台上爆火。由此,让人们看到了“秀才”评论区里更多中老年女性粉丝的身影。
“半永久”的西装或衬衫,挑眉撩发、握拳捂嘴的动作千篇一律,再配上对口型演唱歌曲……“秀才”创作的视频,内容乏善可陈,但他发布的1300多个视频,几乎每个都有上万条点赞量,下方评论区里,都是粉丝们对他的各种表白。
没有技术含量、内容贫乏的视频为何能收割如此巨大流量?“步入中老年的女性,面临着离家的孩子、不着家的丈夫、孤单的自我,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中老年女性的情感困境。”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臧丽娜认为,“秀才”的人设填补了中老年女性的精神孤单,满足了这一群体的情感需求。
“秀才”被封揭开的女性中老年群体情感缺失并非偶然。“最近的有‘假靳东’诈骗团伙,再往前回溯,还有出售各种假冒伪劣保健品的推销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表示,这些人销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通过陪伴和做家务等方式打造的一种亲密关系。
这种线下一对一的亲密关系,在互联网中升级成一对多、大范围的准人际亲密。什么叫准人际亲密?董晨宇解释称,这表现为粉丝对“秀才”感到很亲密,但“秀才”实际上并不认识他们。“中老年群体或许在经济上压力较小,但个人生活中的孤独境遇以及互联网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他们感到稍有不慎就会被时代排斥和淘汰。”臧丽娜认为,当老年人学着年轻人玩社交媒体,除了满足个人情感需求之外,他们更想证明的是“我依然跟得上时代”。
“秀才弟弟好”“亲爱的弟弟……”印象中含蓄内敛的中老年群体,在“秀才”的作品评论区和直播间里频频发出直白的表达。董晨宇认为,这种直白的表白跟网络去抑制效应有关,即人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不同于面对面交流时的行为,包括放松、较少的约束感和较开放的自我表达。“简单来说,就是网友会在网络上说面对面不敢说的话,做平常不会做的事。”
在对中国娱乐主播进行长达3年的调研中,董晨宇发现,沉迷直播间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处于边缘化,更多体现在情感世界中找不到爱和认可。“回顾不少中老年人的一生,你会发现他们一辈子都在爱护和关照别人,自己却鲜少被关注。”董晨宇说,因此,当他们处于“有闲有钱”的情境时,就会寻找一个渠道释放被压抑已久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释放情感的同时会期盼得到一定的回应,而网红经济尤其直播经济的本质是用钱来租赁情感和亲密关系,这使得平时处处节俭的中老年人开始在网络上疯狂打赏。不同金额的消费得到的往往是不同程度的回应,也许是直播间里的对话,也许是语音聊天甚至是线下见面。“总而言之,花的钱越多,他们与网红的亲密距离就越近,而一旦停止消费,这种亲密距离就会随即消失。”董晨宇分析说。
实际上,直播打赏的行为并不专属于中老年群体。“如果说冲动打赏是一个错误的话,那么年轻人犯的错可不比他们少。”董晨宇认为,放大中老年人的错误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就好像他们没有资格做这样的事情”。
“秀才”被封后,网友调侃“众大妈一夜之间失去真爱”“这种油腻网红也就只能骗骗大妈们的钱了”。董晨宇认为,这种调侃是对中老年人的情感驱逐。他们不是通过直接的谩骂来表达,而是“利用互联网的戏谑文化来完成一场玩笑式的驱逐”。
一旦我们将中老年用户的需求定义为无意义,或者取笑他们的观看特征和习惯,就会导致“老年被隐喻为一种疾病”。臧丽娜说,就像青少年需要偶像陪伴其成长一样,中老年同样有权利通过欣赏符合其期待的网络人物,满足他们晚年生活的情感需求。
无论哪一个群体,情感释放本身是正常的,但是宣泄的渠道和空间却有待较正和调整。
就算没有“秀才”,也可能有“举人”“状元”等其他个体利用中老年群体情感的弱点牟取暴利。要看到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而不是嘲笑和忽视。与其居高临下地审视,不如想想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互联网上,而在于现实世界。”臧丽娜认为,社会如何为中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情感代偿渠道至关重要,“当他们需要和缺失的情感释放在现实中得到了满足,便不再需要在互联网上寻找出口”。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晓 刘胤衡 记者 崔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