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9:06:22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网 锡林郭勒11月21日电 题:探访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点亮特殊孩子希望之光
作者 奥蓝 耿敏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在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七年级教室内,老师正逐字逐句地为学生们讲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故事引人入胜,还辅以内容丰富的课件。
班内共6名学生,年龄在15岁至18岁之间,有的患自闭症、唐氏综合征,有的是智力障碍和脑瘫孩子。一位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孩子被讲课内容吸引,积极回应着老师的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有常住人口111.93万。这里拥有18万平方公里的草原面积,近五分之一人口生活在农牧区。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是锡林郭勒盟唯一一所集听障、智障、视障、自闭症等多类残障儿童、少年,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十五年一贯寄宿制综合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86年。
“一切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为草原上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校长孟繁强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学校以“给每个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按需教育,目前在校生共计332人。
(资料图)图为学校教室。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 供图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了让孩子们获得一技之长,学校基于自身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形成了由基础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兴趣课程和技能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
“车身内部清洁、车身外部清洗,每一步都必须细致……”21日上午10时许,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在汽车美容实训教室上课,根据老师的指导,4位学生分工协作,擦洗车身尘土、清洗车窗、处理脚垫,各个环节有序进行;隔壁的服装洗涤实训教室内,整整齐齐晾晒着刚刚从洗衣机里洗涤干净的床单被罩,整个教室散发着清香,一节洗衣课程刚刚结束;运动康复训练室内,一位特殊儿童在老师的陪伴下,正在蹦床上有节奏地做着弹跳,烦躁的情绪随着运动逐渐平静下来……
“针对有学习能力的孩子,我们着重挖掘他们的个体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孩子,注重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学习和劳动能力都有缺陷的孩子,老师们就耐心教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切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孟繁强解释说。
经梳理,学校目前已有20多个教学及康复训练教室,开设了汽车美容、衣物干洗、工艺美术等相关劳动实践类技能课程;创客机器人、计算机、舞蹈、民族工艺等兴趣课程;运动康复课、精细动作训练课、感统训练课、语言绘本训练课等康复训练课程。
“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取得一丁点的进步,当老师的就会有成就感,因为对于一些智力有缺陷的孩子来说,一些基本生活技能都需要一步步、反复地教。”老师张彦辉感慨说,与普教对比,特教老师面对的是心智和身体发育差异性较大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关心和爱心,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挖掘他们的个体潜能。
在这所学校里,爱既是温暖也是一种力量。在老师们的默默守护下,有的孩子能独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有的能区分三角形、圆形,有的孩子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学校的创客机器人小组在国家和自治区级比赛中获得冠军、亚军的好成绩,特奥篮球、特奥足球项目多次参加东亚区联赛并荣获小组冠、亚军,两名学生还成为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羽毛球代表队的一员征战全国残运会……
“看着一批批孩子们从入学时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懂如何握笔,慢慢具备常规劳动能力、可以读书看报写字。有的孩子经过职高阶段的培养,还可以谋得一份工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24年的副校长米玉英介绍,“我们以微薄之力为孩子们的未来点亮一盏灯,孩子们也用点点滴滴的进步给我始终坚守特殊教育事业的决心。”(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