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08:09:52 来源: sp20241101
随着整齐洪亮的一声“龙行龘龘”,十二生肖“闹新春”正式开始!戴着生肖头饰的孩子们,来到一个个活动展位前,兴致勃勃地瞧啊瞧。
“这个‘笔走龙蛇’,在图画上添一笔成为新物品,就可以通关啦,要不要试试?”老师刚说完,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尝试作答……
这是广州市东荟花园小学“龙行龘龘,十二生肖闹新春”学科融合游园活动中的一幕。各学科特点和新年“龙”元素被巧妙融入其中,学生们除了感受到新春将至的快乐以外,更学到了很多新鲜有趣的生肖知识。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在这个寒假成为不少中小学生假期作业、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眼元素。“龙”元素如何为中小学生寒假增韵添彩?怎样更好挖掘生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育人资源,使之转化为鲜活教材?
寒假作业,活用“龙”元素各显“神通”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生物,是中华民族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各地关于它的传说十分丰富。你看,普通类型的龙通常有两个角,非标准类型的龙还有独角,蛇身、四足、身上布满鳞片。”新疆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一(6)班学生张文丹向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一幅龙主题手抄报。
这个寒假,不少学生的作业多了“龙”元素。北京市密云区滨河学校学生们的寒假任务可谓多种多样:“龙飞九天”——读中国传统故事,学唱《龙的传人》;“祥龙贺岁”——“小龙人”们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家人一起铲除小广告、做垃圾分类桶前指导,走进社区福利院献爱心;“龙行天下”——开展巡游最美中国活动,利用假期和家人一起爬长城,记录山河之美;“寒假龙飞”——利用家里的旧毛线、彩纸等废旧物品画龙,利用纸杯、水瓶制作龙工艺品,开学后在“游龙会”上展示……
相比而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第十五小学的作业“民俗味”更浓——舞龙灯,通过剪、卷、捆、扎、揉、编、画等步骤将废弃水桶、纸箱等制成“龙”灯;唱“龙”谣,从民间小调到流行音乐,从丝竹管弦到西洋乐器,选择喜欢的方式,演绎一首含有“龙”的歌曲,抒发爱国情、报国志;做“龙”饰,3月1日开学当天,学校将举行“疯狂开学日”,学生要穿上最新潮的衣服,戴上别具一格的头饰,奔向新学期。
一些学校的寒假任务单里,还包括与龙相关的新型艺术衍生品。陕西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小学五(三)班学生们,在手抄报上分享了观看电影《寻龙传说》的感受:要像龙一样团结、信任彼此,就会拥有无数朋友,更能拥有无限希望!
“龙是吉祥、变革、创新、力量的象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皆为龙之精神的体现。”云南开远市东城小学教师们为学生设计了包含“合理规划自律龙”“心灵手巧传承龙”“关心时事爱国龙”等分年级分层特色寒假作业。一位老师说:“这些任务,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龙年故事,搜集民俗活动资料,挖掘龙年由来、寓意、历史与传说,开拓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活动,“生龙活虎”其乐无穷
参加面具填色和版画印制手工活动,亲手制作龙形象的彩色面具,印制龙年图案版画,还能在光影展区体验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多彩世界……近日,北京市八一学校二(3)中队的学生来到中华世纪坛,参观了在此举办的“喜乐过龙年——文物里的中国龙”展览。展览现场,传统木雕、绘画和皮影等民间文物记录描绘的“龙”艺术品有200余件,各种各样的龙形象文物让大家目不暇接。
“通过这次参观,他们不仅学到很多关于生肖龙的知识,更感受到中华文化吐纳百代、历久弥新的风骨神韵;孩子们不仅在愉快氛围中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心灵也得到艺术熏陶。这次活动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带队教师说。
1月16日,北京市房山区燕山职业学校一派生龙活虎。以“欣欣向‘龙’,快乐迎春”为主题的社会大课堂活动,给周边多所学校的200余名学生带来了“生肖文化盛宴”。小学组学生们做“龙行大运”纸工龙,手指灵巧地剪裁插折着五色纸,一条条彩龙“腾空飞跃”;中学组学生蒸“祥龙献瑞”花馍,在美食制作中体悟匠心独运。
“花馍在民间约有1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北方乡间,逢年节都要蒸花馍,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如大馒头、枣花、元宝人、元宝篮等。”郭秀燕、刘根兰两位面点老师告诉记者,“此次龙形花馍的设计融合生肖文化,结合揉、捏、压、剪、擀、刻等传统面食制作技法设计了龙的造型。每个人心中龙的形象不同,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技法制作自己心中的龙形花馍。”
“孩子们做得可欢呢,和面、醒发、捏造型,一双双小手沾满了面粉。当热腾腾的花馍出锅,孩子们都舍不得吃,说要带给家人。还有的学生感慨说,原来做饭这么辛苦,以后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了!”郭秀燕表示,学校每年寒假大课堂都会以“生肖文化”为主题开展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展开教学,为学生们讲述生肖故事,引导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体验浓浓的中国年氛围和民俗。
“用最有仪式感、最温暖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于学生心田,是设计这些活动的初衷。”燕山职业学校党支部书记马永锋总结道。
创新方式,让生肖文化化为育人资源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龙之九子,到底哪里不同,这些不同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陕西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组织的一场校园亲子共读活动中,学生们与父母一同在绘本故事里寻找答案。
“老师先让学生盲抽‘龙子’卡片,接着让他们在绘本中找到抽中的‘龙子’,结合故事引导其思考:‘是否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怎样界定犯错、犯错之后应该做什么’等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该校教师表示,“在活动中,老师、家长不仅陪着孩子们一同阅读,还帮助他们制作了活灵活现的手工龙。”
“生肖属相被赋予十分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其文化意义源于古代图腾文化或神话故事、传说及风俗等,蕴含着智慧和对幸福人生的憧憬。生肖文化在历史传承中积淀了丰厚内涵和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珍贵资源和独特标志,应成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郅庭瑾表示,学生寒假期间适逢新春,结合生肖文化设计育人活动恰逢其时。“将生肖文化引入基础教育育人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还可以贯通理解、想象、探究、创作等多项核心素养的培育。”
要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还可以探索哪些新方式?
郅庭瑾认为,十二生肖形神兼备,既可以结合形态性感知开展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其深层意蕴进行探究和创造,甚至可以结合数字技术,动员家长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认知层面或智育类方面,可让学生搜集整理十二生肖的由来、排列次序及其含义特点等,熟练掌握与生肖相关的成语、典故、诗词等,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探究或实践活动层面,可以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比如十二生肖故事创编、诗词竞赛等,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寒假走亲访友契机,进行调研访谈,了解不同年龄、职业、区域的人们对十二生肖的情感和价值倾向等,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游戏等各种活动,提升他们的学习力与核心素养。”郅庭瑾说。
(记者 周世祥)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