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6 00:06:55 来源: sp20241106
从原先的野蛮生长到朝着专业化、精品化的路径发展
让横店变“竖店”的微短剧正在向流量要质量
从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大过年的》等微短剧爆火,到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热议微短剧的发展,可以说,以“短、平、快、爽”为特点的微短剧,已成为影视行业最大的风口。
吸睛又吸金的“电子榨菜”
刚刚“入坑”微短剧不到一个月的王慧,已经在短剧平台上充值300多元了。今年49岁的王慧是一名会计,在她以前的观念里,短剧“无聊还浪费时间”,可在一天晚上失眠,从抖音平台刷到一条短剧视频后,便改变了看法。“太上头了”,王慧告诉记者,现在她看的剧主要是“情感”和“复仇”主题的,“虽然很多短剧表演浮夸,有时候我也能猜到剧情的走向,但还是会控制不住往下看,看完一部剧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起初,为防止自己上瘾,王慧只单集单集地购买,但没看多少就又让充钱,不知不觉几百元钱就花了出去。
记者在短剧平台上看到,为吸引观众充值,很多短剧前十几集是免费的,而后才开始收费。有时候即便充值了会员,有些特别的剧集还需要单独购买。
王慧的女儿告诉记者:“短剧已经剥夺了妈妈的睡眠时间和金钱。”
很多人和王慧一样,刷短剧是从刷短视频平台开始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微短剧受众规模大,最近半年内,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三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长度在3~5分钟的动画短片)。
短剧为何如此出圈?微短剧制作人天宇认为,对于受众而言,“短平快爽”是受众喜欢看短剧的因素之一,“短剧出现的3年多时间里,观众开始出现了审美疲劳,强调‘爽点’的男频内容减少,而强调情感的女频始终占据一定市场。”
专业机构进场制作微短剧
艺恩数据显示,仅2023年,就上线微短剧1400多部,连续两年同比增速超过50%;全年微短剧备案量约3000部,数量蔚为可观。
“用业内话来说,横店已经变成‘竖店’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正在竖屏拍摄短剧的剧组。”刚刚结束一部微短剧拍摄工作的冯白告诉记者,现在在各大影视基地,短剧剧组一个接一个地入驻。
冯白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兼职参与微短剧制作已经3年,主要负责剧组统筹。“每部剧从筹备开始到拍摄结束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拍摄的时候,每天的工作节奏是早7点到晚9点,这和很多短剧剧组比起来已经算低强度了。”
冯白告诉记者,短剧的“短平快”更体现在短剧制作上。短剧拍摄虽整体制作流程与电影、电视剧别无二致,但它投入低,制作周期短、资金回报更快,剧组在人员、规模等方面也都尽可能压低成本。许多短剧编剧为了省钱,会选择在校生兼职编剧。有时候剧组缺演员了,冯白还得上场充当“路人甲”。
主演过《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等爆款短剧的演员徐艺真此前曾表示,以前拍短剧可能不太需要场景,就在路边、街边拍,剧本围读也只有男女主角参与,而现在,随着观众审美升级,场景、道具、服装等都在进步,每次开拍前,演员们都会参与到剧本讨论中,提出一些想法,让人物更饱满。
“经过几年的发展,明显感受到,短剧的制作从原先的野蛮生长向着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从制作角度看短剧的发展,冯白对短剧的未来抱有十足的信心。
目前,包括华谊兄弟、柠萌影视在内的大批专业影视机构正在进入微短剧市场,加大微短剧投入。抖音也宣布将携手20余家媒体共同打造精品短剧。
3月29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正午阳光、腾讯视频共同发起的微短剧创作者支持计划——“寻光创投计划”宣布正式启动。三方将在题材策划、创作指导、制作拍摄、播出运营、宣推推优等全链条上提供支持帮助,为广大创作者搭建一个多元、开放的创作空间。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表示,专业影视机构进场做微短剧,不是简单“分蛋糕”,而是共同做大微短剧市场。专业影视机构能为行业带来更多资源和专业化运作经验,这既能提升微短剧的整体品质,又能进一步延长影视IP的生命周期。如电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都推出了衍生微短剧,不仅增强了观众黏性,还延长了IP的生命周期。
从高流量向高质量转变
伴随着微短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质量良莠不齐、盗版情况严重、诱导消费等问题也日渐暴露。3月21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通报称,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此前,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等剧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而被下架。
“微短剧既是行业的风口,也对于公众有重要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微短剧未来可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正向激励。应当珍惜微短剧的发展活力,珍惜它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共同保护创造空间和想象力的空间,推动整体行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据了解,2022年底,广电总局发布《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网络微短剧传播秩序持续规范、内容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
“微短剧行业想要长久发展,要走出投机的误区,不要被商业利益过度绑架,尽快摆脱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孙佳山认为,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靠外部监管,行业自律非常重要。
监管之外,相关部门也出台多项举措,推动微短剧提质提量。
“微短剧已经不是蓝海,而是非常红的红海。”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直言,2024年,微短剧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市场也将更加规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曹玥 王羡茹 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 梁予晨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