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8:28:51 来源: sp20241123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滚滚长江,旖旎东流。站在三峡大坝坝顶向左岸眺望,许家冲村就“挂”在不远处的半山腰上。这个坐落在大坝“延长线”上的“坝头库首第一村”,因三峡工程的建设,由原许家冲村、西湾村、覃家沱村搬迁组合而成。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近年来,许家冲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党员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如今,电商、旅游、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这个搬迁之初村民人均不到三分地的移民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还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2年,许家冲村全村经济总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80元,移民就业率95%以上。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走进许家冲村的茶场车间、手工作坊、村居民宿,通过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以期探寻生态富民的许家冲密码。
1.党建引领 激活党员群众齐心奋斗“内驱力”
伴着徐徐江风,调研组一行来到许家冲村的广场,篮球场上折冲跳跃的身影、共享洗烘房里设备运转的声音、幸福食堂中家常饭菜的余香,处处氤氲着峡江乡村的人间烟火。
“在‘推动长江大保护,许家冲村打造和美乡村’建设中,我认领乡村振兴民宿岗位,履行打造美丽庭院、推动民宿发展的责任。”10月27日,就是在这个广场上,许家冲村党支部全体党员、企业及社会组织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参加了开放式主题党日活动。作为一名民宿老板,党员家属周云桂在活动中主动认领乡村振兴民宿发展岗并作出承诺。
活动伊始,参会党员群众参观了村里新建的篮球场、幸福食堂、共享洗烘房,感受到许家冲村开展主题教育的成效。
“许家冲为我们老年人考虑,提供免费的午餐,好得很呢。”87岁的村民望宏金知道有幸福食堂后,经常来用餐。为解决部分留守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村“两委”通过工作会、集中议事会、屋场会、线上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敲定了许家冲幸福食堂方案。
10月20日,食堂正式营业,提供早、中、晚餐,80岁以上的村民午餐免费,其他餐食根据市场菜价收取就餐成本价格。有的村民还将自家种的蔬菜,摆到食堂里售卖,卖家省了人力,买家得了方便。
作为90%是三峡移民的移民村,如何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如何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这些都是摆在许家冲村党支部面前需要解答的问题。
“坝头库首许家冲,沐浴党的好春风,党员公约记心中,践行承诺当先锋……”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谢蓉介绍,用三峡渔鼓调填词创作的《许家冲村2023年党员公约》,生动展现了许家冲的一个优良传统: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党员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事情,村干部先做到。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许家冲村坚持党建引领,拓展深化“三约三引”等支部工作法,践行“党员公约”“村规民约”和“共富合约”,推进协同治理、目标治理、全程治理、智慧治理,探索实践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创新形成了“三约四治五共”的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理念,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携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魅力许家冲。
“我是个直巴子,说话不拐弯。我们一组这边一到下大雨就又脏又臭,污水管网必须修好!”“不仅要修复,还要把流出来的污水排出去,不能影响生态环境。”2022年的一场群众大会,村委会了解到许家冲村一组污水管道堵塞,并因年久失修,导致雨水内涝、蚊虫滋生。大家伙儿围坐在一组村民覃世新家中,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解决方案。
最终,大家敲定了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力的办法。开挖、疏通、修复、回填……四位熟悉管网修复工程的村民积极上阵,早上七点便开始忙活起来,老党员屈克清跑前忙后主动照看现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120多米的堵塞管网仅用了12天便完全修复,解决了周边22家农户出现的雨水内涝、异味滋生的问题。
“村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建设和管理。参与了劳动,就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许家冲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崇军介绍,在党建引领下,大家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的意愿越发强烈,村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显著提升。
2.生态打底 提升长江岸畔美丽乡村“含绿率”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还记得读高中时的一天晚上,我们正在上晚自习。忽然,周围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大家敲锣打鼓,奔走相告,三峡工程要上马了。后来,我们家作为坝区第一批移民,迁到了许家冲。”行走在村庄的巷陌间,谢蓉忆起过往:“从一开始的窝棚,到后来盖起漂亮的房子,居住条件虽然有了大的改善,但村民的收入还是不高。这里有着靠近三峡大坝的独特禀赋,我一直都觉得,我们不能端着‘金碗’要饭。”
在上海对口支援三峡移民的一次培训中,谢蓉萌生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想法。她在村里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起了四季见绿、花香满园的民宿—— “三峡·艾”主题民宿酒店。作为村里第一家民宿,开业当天就人气爆满。
开窗放入大江来。许家冲无须“制造风景”,保护好一江碧水、一岸青山,就是保护最核心的旅游资源。
在村党支部带领和“三峡·艾”的带动下,许家冲村民宿发展到了38家。一家家别致的乡村民宿,装点了这片山坡。
“房前屋后种花和种草,美好环境共同来缔造……”一曲《村规民约》唱出了许家冲人守护一泓碧水、打造生态宜居美好环境的心声。
近年来,许家冲村投入各类资金2800余万元,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雨污分流,增添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优化完善垃圾清运、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实现垃圾分类、日清日洁;完成95%的农户改厕,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坐落于此的太平溪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1.1万吨,年处理污水90.2万吨;实施增绿复绿工程和庭院改造,修建观景平台,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
当前,一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在建设,待完工后,全村生活垃圾能实现就地100%处理。许家冲还计划投入26万元,打造200户美丽庭院。
“作为生长在长江岸边的村民,我们从洗衣洗碗使用无磷产品等身边小事做起,保护长江。”刘正清是1994年的第一批移民,她感慨道:“我们守护长江,长江也回馈了我们。”
“想当年,我们背着瓦片搬家,如今住上了三层小楼,一楼开餐馆、二楼自家住、三楼开民宿,守着三峡‘卖风景’。和30年前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刘正清说,以前出门泥浆都能没到膝盖上,如今鞋都不沾泥了。
在村里人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这座三峡移民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他们把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中,探寻着乡村振兴的许家冲答案。
如今的许家冲村,田地如井字,道路相交织,峡江风情民居依山而立,一幅大江作伴、云月为俦的画卷悠然铺展。
3.三产融合 念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致富经”
一张茶台、几杯清茶,在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许家冲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文洪,给调研组讲起了一段往事。
“那是十几年前,村里发现望运平在城区有个茶叶摊,不符合低保条件,于是取消了他家的低保。但他不依不饶,我到村委会他就跟到村委会,我回家他就跟到家里来。后来,我跟他建议,你有做茶的手艺,为什么不开个茶厂?”李文洪说。
“我家只有一百平方米的宅基地,难道把茶厂办到天上?”望运平当即反问道。
“就这样,村里把村委会旧址房屋租给了望运平,还协调银行给他贷了款。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李文洪呷了口茶说,“现在合作社都是他80后的女儿在负责了。”
“晒得黑不溜秋、手指缝积满茶垢,当时每天都觉得好累好累。我就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不碰茶叶这个产业。”望运平的女儿望华鑫从小就是父母收茶路上的小跟班。大学毕业后,她在成都从事护理工作。
假期回村看到村里蓬勃向上的生机,望华鑫还是违背了儿时的“誓言”。2018年6月,她一回来,就一改过去主要销售中低端精制茶的定位,转而发展高端名优茶、巩固批发销售中低端毛茶。
她带领合作社加入当地公共品牌,抱团发展太平溪早市茶“宜昌毛尖·峡州早”。同时,精心策划打造“茶姑娘”文化IP,开设“三峡茶姑娘”视频号、抖音号,将茶园里的农活、生产线上的烘炒技艺等场景搬到直播间,展示三峡茶谷的特有好茶,展现茶文化,还主动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
一系列举措,带来看得见的成效。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民”模式,合作社带领600多户农民创新发展方式和经营业态,线上日均成交量上千单,产值从原来的1000多万元提高到3000多万元。2022年,合作社又建起1000平方米的手工制茶体验馆,研学旅游前景可期。
如今,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年加工量已达到200万斤。村里还建起了年育苗5000万株的茶树良种智能化繁育基地。许家冲的茶产业,正实现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许家冲村也借势提供电商直播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4家本土企业不断壮大,带动周边移民就业112人。
在文旅产业发展上,许家冲村党支部通过实行“党支部+合作社+社员”模式,构建村集体、产业协会、社员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推出大国重器游、高峡平湖游、三峡茶谷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大领办旅游专业合作社力度,发展“绿色茶旅”,让移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许家冲依托沿江依坝优势发展特色民俗产业,以特色产业带动创业就业。宜昌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雪梅告诉调研组,公司注册“峡江绣女”商标、发展手工刺绣产品、建立牵花绣传习所,培养出非遗传承人6名,培训具有合格牵花绣技艺的坝区移民妇女近800人,使本地传统民间手工艺牵花绣得到传承。
“我是从云南嫁过来的,最开始确实很迷茫。”牵花绣第六代传承人徐兴敏一边用针线勾勒作品一边说道,“是刺绣改变了我的生活,不仅给了我一份收入,也让我这个异乡人融入了这片土地。”
“一人致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是出路。”谢蓉介绍,许家冲村2013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1162元,2018年增加到18063元,2022年达到28480元。2013年,许家冲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0万元,2018年增加到47.8万元。2022年,更是达到了65万元的新高。
传统产业生机勃勃,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时代,许家冲村正奋力跑出产业振兴的“加速度”。
4.经验与启示
滔滔峡江,千古风流;坝头库首,满眼锦绣。许家冲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发挥自身峡江条件,深挖乡村生态文化资源,积累了乡村发展的宝贵经验。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乡村发展合力。许家冲村党组织将农村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许家冲村党支部探索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三亮”行动,引导党员主动承诺、公开践诺、接受评诺,激励全村党员走在前、干在先,就近就便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了“三约四治五共”的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理念。涉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设施建设和管理,组织群众献计献策、投工投劳、认领认管。在村民的齐心共建下,乡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生态治理增强了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发展品质。通过手工艺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许家冲村通过发展手工刺绣、注册“峡江绣女”商标、培养刺绣非遗传承人,推动手工艺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不仅拓宽了乡村产业发展类型,就近就地创造就业岗位,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也让外来人口通过刺绣文化融入当地、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刺绣为载体的非遗传承和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许家冲村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馆落户,涵养了乡村文化品位,提升了乡村发展品质。
乡村旅游驱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许家冲村背依巫山山脉,面向长江,拥有峡江风情的独特生态优势,在践行“两山”理念过程中,凭借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大国重器游、高峡平湖游、三峡茶谷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带火山水旅游,壮大民宿产业。同时,讲好移民文化、三峡文化、土家文化等文化故事,以非遗手工基地为依托,积极申报许家冲研学基地,促进文旅融合,先后接待省内外党建和研学团队90余批次6000余人。五年内村里先后建成培训中心、移民馆、村史馆、初心馆、“双创”示范街、民宿一条街等核心项目,以特色文化旅游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培育生态品牌、孕育新型业态,带领农民拓宽增收路。许家冲村依托峡江优势发展茶产业,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搭建发展平台、培育生态品牌,激发村民创业动力,支持能人大户做大做强,培养茶叶、非遗手工等绿色产业带头人15名,提供就业岗位412个,实现移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依托三峡移民旅游服务电商平台,带领更多农户将许家冲的特色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销售。激发乡亲们干事创业劲头,先富带后富,年轻党员返乡创业,带领合作社600多户农民创新发展方式和经营业态,开通视频号积极宣传茶文化。凭借品牌优势、业态创新,拓展了茶产业的多种功能,带领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多环节受益。
(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邓海云、王建宏、殷泽昊、张锐,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郝华勇,副教授王皖君)(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