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20:58:33 来源: sp20241122
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生俞慧菊感慨,今年是她从业30多年来第一次遇到这么多的支原体肺炎患儿。
“肺炎支原体存在在大自然中,但由于新冠疫情三年来,习惯了戴口罩与居家的我们,对很多病菌失去了抵抗力。”俞慧菊说,在这个季节,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我们常常考虑孩子感染的就是肺炎支原体。
俞慧菊坦言,早在今年9月底,不少呼吸、感染科医生就普遍感觉到今年的肺炎病人有增多趋势,为此医院已经加班加点,备足人手和床位,除了感染科、呼吸科基本收满了患儿,其他诸如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心内科、神经科等也腾出床位,用于专治不断增多的肺炎患儿。
在俞慧菊的门诊中,10岁以下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占据多数,而在院治疗患儿中,有些在服药后病情仍无缓解的患儿发展为了重症肺炎患儿,甚至一些人还出现了“白肺”。按照医院规定,“白肺”患儿将会被送往抢救室,接受进一步治疗。
同样,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最近主要面对两种感染性疾病的流行,一个是支原体肺炎和流感,一个是手足口病。其中,支原体肺炎处在流行高位。医院发热门诊、内科门诊10月以来的监测数据看,在送检的呼吸道标本当中,支原体的检出率大概占到了30%,处于检出高位。“往年一般处在5%-10%之间,10%已经比较高了,今年流行的水平更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曾玫表示。
支原体肺炎流行后,耐药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曾玫表示,早在2010年前后,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问题已经很明显,现在耐药率已经达到90%以上。“支原体感染虽然会引起肺炎,但临床的重症比例并不高,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没有太多困难,还是有不少药物依然是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抗生素。”
除了支原体肺炎,曾玫认为,公众还要对流感提高警惕。在俞慧菊看来,秋冬季节原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且呼吸道疾病大多具有传染性,但像肺炎支原体等并不一定会被列入传染病,但仍然需要我们引起重视,“预计这一波高峰将可能会持续到寒假。”
门诊:有患儿不发烧,却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10月20日下午4点半过后,是夜门诊时间。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大楼挂号处,仍然不断有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就诊患儿中,多数存在发热、咳嗽等症状。而在雾化区、输液区,放眼望去也都坐满了患儿。
接近傍晚5点,家长黄宇(化名)带着7岁孩子小轩走进俞慧菊的夜门诊。
小轩是一名复诊肺炎患儿。早在10月14日,他就出现了发烧,起初一家人给孩子吃了美林退烧,但未能“压”住。10月16日,小轩被带来医院就诊,做了检查,也拍了CT,一查发现是乙流,还感染了支原体。在此后的四天时间内,他反复发烧,退了又烧起来。
“已经反反复复发烧了一周多,阿奇霉素吃了5天了,前一天还在发烧,38摄氏度,已经挂了一天水了。”让家长黄宇担心的是,持续一周多的发烧,让孩子的体重从53斤掉到了51斤。
6岁的小希也是一名复诊患儿。10月16日他因为咳嗽,被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没有呕吐、没有腹泻,甚至没有发烧,但咳嗽了4天,做了雾化治疗,还吃了阿奇霉素、红霉素,原本的咳嗽症状一直没有好转。经检查,小希也被诊断为肺炎支原体IGM弱阳性。
“支原体抗体一般在发病后5天才出现,如果是重症的患者会在发病后10天才出现,越后出现代表病情越重。”俞慧菊表示。
记者观察下来,在俞慧菊的夜门诊中,5-7岁就诊患儿居多,被发现存在肺炎的比例很高,他们大多有发烧、咳嗽等症状,但也有一些是只有2、3岁的患儿,大部分经过药物治疗后能得到改善。俞慧菊表示,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这个季节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常常考虑孩子感染的就是肺炎支原体。
随着社会关注度的上升,“支原体肺炎”在家长圈中的知晓度也在不断提高。汪萌(化名)带着4岁患儿小昀来看诊时,就问医生:“我家孩子昨天下午从幼儿园回来就发烧了,最高烧到了40摄氏度。今年听说肺炎特别厉害,不知道是不是支原体肺炎呢?”
2岁半的小逸在10多天前就出现了发烧症状,随后被诊断出肺炎支原体抗体弱阳,服药治疗后烧退了,但咳喘一直没有停。前来就诊时,小逸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来了,“我们一家人都感染了肺炎,大人的症状不要紧,但偏偏就孩子一直喘气,一直看不好。”小逸的奶奶有些紧张。
针对发烧、咳嗽等患儿的病原体检测,俞慧菊表示,往往会开具一个呼吸道五联检,其中涵盖肺炎支原体IGM、肺炎衣原体IGM、合胞病毒IGM、腺病毒IGM和柯萨奇B病毒IGM。
引起重症比例不高,患儿预后情况都比较好
俞慧菊表示,当前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感染科,10岁以下患儿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人群,有一些重症病例,但目前没有死亡病例。学校教室、不通风的居家环境等一些密闭空间,是导致肺炎支原体传播的一大途径。此外,也有一些年龄在2-3岁之间的学龄前患儿,主要是在家族感染的原因居多,“支原体肺炎尽管不被定义为传染病,但它有一定的传染性,老人、家长都会传染给孩子。”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最近主要面对的是两种感染性疾病的流行,其一是支原体肺炎和流感,其二是手足口病。其中,支原体肺炎处在流行高位。
曾玫表示,从该院发热门诊、内科门诊今年10月以来的监测数据看,在送检的呼吸道标本当中,支原体的检出率大概占到了30%,处于检出高位,“往年一般处在5%-10%之间,10%已经比较高了,今年流行的水平更高。”
而在综合性医院,成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病例并不高,老年人则较少。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徐镶怀表示,该院只接诊12岁以上患者,在接诊的支原体肺炎感染者中,12-18岁青少年居多,体温一直不退,但重症很少。
曾玫还表示,支原体感染虽然会引起肺炎,但重症比例并不高,通常以发烧不退、肺部有症状为主,很少出现呼吸困难。医院在总体应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上,除了工作量大、门诊负荷量大,患儿的预后情况都比较好。
俞慧菊指出,其实,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任何季节,北方地区秋冬季更多,南方地区则是在夏秋季更为流行,儿童和青少年是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高危人群。
“当肺炎支原体入侵我们的身体时,可以导致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并不是都会发生肺炎的情况。”俞慧菊表示,判断儿童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更多地需要依赖医生的综合分析,包括年龄、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信息来最终作出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也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儿童可能只表现出轻微的症状,有些症状则会相对明显,如果孩子出现咳嗽、发热、流涕、喘息、头痛、耳痛、肌肉痛等症状,尤其是伴随呼吸急促或高烧时,应及时就医。
耐药明显,但治疗没有太多困难
支原体肺炎流行后,阿奇霉素上了热搜,耐药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患儿久病不愈。
对此,曾玫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老问题”。早在2010年前后,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问题已经很明显,现在耐药率已经达到90%以上。
虽然有耐药现象,但曾玫也表示,支原体肺炎治疗没有太多困难,还是有不少药物依然是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抗生素。比如,近年来新一代四环素类等药物依然能产生出敏感性,且该药物很安全。另外,氟喹诺酮类药物也有效,短程使用,它也不会对患儿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包括联合短程的激素治疗,总体上治疗效果还是很好,希望大家不要太紧张,虽然支原体肺炎流行,但危害有限。”
俞慧菊同时坦言,在她的门诊中,虽然阿奇霉素是诊疗指南中首选药物,但是确实存在一部分患儿服用阿奇霉素未见好转,“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针对一些服药仍然没有好转的住院患儿开展耐药基因检测,目前门诊也在开展这项检测,但需要2-3天才能出报告,且并不是人人都需要这类检测。”
俞慧菊进一步表示,虽然耐药率有所上升,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然是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用药,若使用一段时间后临床效果不佳,应及早去做耐药检测,考虑改药。
“如果出现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还可以尝试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这也是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虽然这类药物可能导致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推荐用于8岁以上儿童,但在临床上用下来还是比较安全的。此外还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这些是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俞慧菊说。
上述专家进一步指出,由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能导致关节和肌肉发育不良,在18岁以下儿童中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如果需要超年龄段使用,则需要在与家属沟通基础上再使用,这类药物往往用在耐药患儿身上较多。
预计感染高峰将持续到寒假过后,还要警惕流感
除了支原体肺炎,曾玫认为公众还要对流感提高警惕。
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今年8月下旬以来的数据看,流感患儿一直处在中等水平流行,患儿没有出现下降趋势,预期流感还要持续到冬春季。曾玫建议家长提高流感疫苗接种意识,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
一些家长疑惑,为什么接种了肺炎疫苗,孩子还会得支原体肺炎?曾玫表示,没有一种疫苗能够预防所有肺炎,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麻疹等。“家长通常理解的肺炎疫苗是肺炎链球菌疫苗,但它不能预防所有肺炎。而且,特别是支原体肺炎到目前也没有疫苗出现,是无法通过疫苗预防的。”
“预计这一次的感染高峰会持续到孩子寒假过后。”俞慧菊表示,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处于高峰外,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在冬春季节也可能会进一步流行起来,同时也可能存在细菌病毒合并感染的情况,因此,这波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并不会那么快过去。
针对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俞慧菊坦言,其实大家经过了新冠疫情,已经有了很全面的认知,“戴口罩肯定是预防呼吸道疾病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同时,保持手卫生、室内多通风,特别是老人和孩子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这些手段都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效果。”
此外,上述专家建议,对于孩子来说,要预防呼吸道疾病,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锻炼、均衡的饮食,这些有助于建立起更强大的免疫力。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