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08:08:10 来源: sp2024111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年来,山东大学明确提出并奋力做强“两对照双提升”工程,以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全面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聚力量、抓关键,打造思政“金课群”
2019年秋季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出现在本科生的课程菜单里,山东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之一。
为了讲好这门关键课程,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遴选优秀骨干教师,组建独立教研室,推行中班额教学,以“全员听课,全课被听”等机制,打磨专题内容。
五年来,山东大学陆续出台《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学校以遴选、转岗、双聘、兼聘多种形式,汇聚校内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实现思政课师生比1:350。同时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师制度,鼓励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界研究人员等参与教学。
依托寒暑假社会实践,将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重温马克思主义在山东早期传播”虚拟仿真实验,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鲜活形式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团队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优势,将文化“两创”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近年来,山东大学始终注重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进行多样化探索,全力打造课程思政“金课群”,让课程“亮”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思政课教师队伍“强”起来。
研理论、重阐释,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0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为提高课堂吸引力、留住学生的心,需要‘要言妙道’。”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说。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回应重大理论和时代命题,实施有组织的科研,设立并着力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三个学术团队。
2019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发起组建“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五年来,中心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及世界政党政治比较研究,打造具有重大影响的政党理论学术交流平台,学术影响力不断彰显。
学院还锚定高质量成果导向,强化科研集成产出,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特别委托项目、重点项目等重大课题攻关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思政专项等2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推出了一批具有“山大气派”的研究成果。
汇资源、强实践,彰显育人成效
2023年11月,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山东大学“硬核”思政课——“刘公岛开学第一课”入选10个示范项目之一。
每年开学季,在刘公岛提督府广场前,全体师生列队立下“燃烧热血青春,勇做时代新人,担负复兴大任”的庄重宣誓,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这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已覆盖本科生、硕士生5万余人。
从贴近地域特色的事例中找灵感,从学生关注度高的领域中找思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找路径......五年来,学校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将“大思政课”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任课教师以“奏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合唱’”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角度,认识新发展理念;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还原”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山东地区传播的历史场景,有效解决了单纯理论授课难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问题;举办党史情景剧大赛,以舞台剧的形式实现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实践的双促进……
躬行践履始玉成,行而不辍终致远。未来,山东大学将坚持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推动思政课建设出新出彩,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续写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
(供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张路园 车慧卿)
(责编:李依环、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