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与艺术相遇 院士化身“导赏”为读者普及元典

发布时间:2024-12-28 05:52:46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网 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艺术与科学总是在山脚下分手,最后又在山顶上相遇。”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主办的“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化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教授,“科学元典丛书”主编任定成教授,与音乐美学家周海宏教授展开对谈,再次印证了福楼拜“科学与艺术最后在山顶相遇”的神奇预言。

嘉宾对谈现场。 北京大学出版社供图

  作为“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也是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特别策划,“科学元典名篇赏读会”聚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探索生命创生和人类远古祖先起源的秘密,以及自然万物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奇妙关联。

  舒德干院士是《物种起源》中文版的译者,他沿着达尔文的道路继续探索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公认的成果。活动中,舒德干院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从达尔文其人讲起,结合自己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重走达尔文之路、翻译《物种起源》等的切身体会,讲述了《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谜题,引领观众走进一场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神奇之旅。

  达尔文所处的时代,正值欧洲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科学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任定成教授讲述了19世纪的伟大科学成就,除了达尔文提出科学的进化论,还有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定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学理论等,这些伟大成就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沈凡秀(左)与刘晔合奏。 北京大学出版社供图

  在艺术领域,19世纪的音乐、绘画、文学舞台也可谓灿烂辉煌。由此,周海宏教授和任定成教授分别从音乐、文化以及科学的角度,讲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与那个时代的科学状况和社会特点。

  物种经历演变,乐器也遵循着发展规律。著名管风琴家、羽管键琴演奏家沈凡秀为观众娓娓介绍了管风琴与羽管键琴的发展,用小管风琴演奏了作曲家帕赫贝尔的《恰空》,并与青年长笛演奏家刘晔合奏演绎巴赫为长笛与羽管键琴而作的《g小调奏鸣曲》(BWV1020快板),将科学与艺术的动人相遇推向了高潮。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系列活动将邀请科学家来到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将科学元典中的精彩内容,通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再创作,让科学与艺术相遇,探讨热门科学话题,形成一种全新的科普形式。现场观众表示,这是一堂诚意满满的科学通识课,原来这些大部头的科学著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严肃高冷。

科学元典丛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供图

  据介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元典丛书”是“当艺术与科学相遇”系列活动的原点。“科学元典丛书”中遴选出来的作品,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较长时期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著作,计划出版100种,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科学名著汉译丛书。(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