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3:58:48 来源: sp2024120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对2022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运行。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金融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宏观杠杆率结构持续优化
宏观杠杆率是一国非金融部门债务余额与GDP的比值,是衡量债务融资规模、债务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指标,能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有所下降。2017—2021年五年间我国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长4.6个百分点,比2012—2016年五年间的年均增幅低8.8个百分点,增幅有所放缓,为后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
初步测算,2022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81.6%,比上年末高9.6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但杠杆率结构持续优化,反映出在超预期冲击扰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背景下,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报告指出。
报告认为应合理认识2022年宏观杠杆率回升现象。一方面,超预期冲击导致实际GDP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我国物价指数涨幅有所回落,推动宏观杠杆率下降的作用弱化。此外,宏观政策实施有力、有度、有效,以可控的债务增量稳住了经济大盘。
与此同时,我国宏观杠杆率结构持续优化。具体来看,企业部门杠杆率回升,杠杆结构持续优化;政府部门杠杆率低于主要经济体,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反复影响居民预期,住户部门杠杆率稳中有降。
2022年末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4%,比上年末高6.6个百分点。“金融部门加大对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进而稳就业、保民生。”报告称。
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理性有序
2022年,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复杂严峻。报告指出,“整体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理性有序。”
直接投资延续净流入格局。2022年,我国直接投资顺差305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总体保持均衡。具体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497亿美元,与近3年平均水平相当,企业“走出去”平稳有序。外商来华直接投资1802亿美元,超九成投向我国非金融部门,“产业链供应链稳健、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对国际长期资本保持较强吸引力。”报告认为。
证券投资呈现净流出,第四季度净流出规模显著收窄。2022年,我国证券投资逆差2811亿美元,四个季度逆差分别为796亿美元、783亿美元、1040亿美元和193亿美元。“短期市场波动形成的证券投资净流出没有改变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的格局。”报告表示。
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持续保持较高规模。2022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9.26万亿美元,对外负债6.73万亿美元,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对外净资产2.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为全球第三大净债权国。
报告指出,2023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从国内看,我国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国际收支将更有基础也更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
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报告指出,2022年,金融市场整体运行稳健,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货币市场为例,2022年,货币市场交易活跃,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回购交易成交总量15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低位波动。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有力投放流动性。前三季度降准两次,累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自201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选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典型指标分别构造相关市场压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合成金融市场压力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金融市场压力指数震荡上升,但仍处于相对温和水平。
报告指出,下一步,要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近期也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货币信贷的政策效能,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李 婕(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