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4 06:21:40 来源: sp20241214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题:展现更大作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2024年全国两会前瞻(下)
新华社记者刘慧、刘羽佳、姜琳、黄垚
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话题热度最高。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今年的两会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有哪些新部署、新作为?透露哪些政策新信号?备受各界关注。
关切点:直面百姓急难愁盼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升级。更好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有质量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更”,既是百姓的期许,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全国两会的重要聚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看来,群众对两会回应民生关切的期望值很高。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更大作为,需要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升级化等新趋势。
细心的观察者不难发现,两会前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相关工作安排透露出不少民生关切。
去年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2024年国办印发的1号文件成为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2024年初中央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部署就业、社保、医疗、教育、消费一系列民生工作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被列入九大任务。具体来看,包括就业、社保、生育支持政策、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认为,今年两会将沿着这些方向发力。其中,就业、“一老一小”等关乎千家万户和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可能成为发力的关键点。
着力点:兜底线、强服务、重均衡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高于GDP增速;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陈中红表示,新形势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今年全国两会如何充分研究部署落地落实的细节,增强政策操作性令人期待。
——兜底线,让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指出,我国社会保障这张网在“兜住”上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未来在“兜准”“兜牢”方面还要持续发力。
“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实际上给我们的治理体系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在全国两会这个重要节点,代表委员将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出更多实招,一系列政策制定的信号有望通过两会新闻发布会、记者会、部长通道等观察窗口释放出来。”甘华田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王政涛认为,就迫切性和重要性而言,首先就是就业问题。供需匹配仍是稳就业需要直面的问题,不同就业群体都在期待更多有针对性的就业支持政策尽快落地落实。
——强服务,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老一小’是民生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全社会对养老服务、托育服务需求高涨,许多条件相当的养老院一床难求、高质量的普惠托位难寻。”陈中红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燕明建议,“一老一小”系统性解决方案要在增加供给主体、提高资源适配性等方面入手,逐步打通社会资本进出通道,优化营商环境,明确各方职责。
对于提高生育意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说:“最根本的还是抓好政策落实,加大对生育群体的保障,包括完善生育保险对女性就业和经济保障功能,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将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等。”
——重均衡,让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完善。
进入新发展阶段,各方对教育、医疗、住房、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改革举措关注重点在于“提质”与“均衡”。
“基层群众愿不愿意在‘家门口’接受基本医疗服务,关键在于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有没有硬核实力。”全国政协委员成岳冲希望今年两会持续聚焦基层医疗服务的短板弱项,提出更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
针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陈中红认为,如何制定关于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的高质量法律法规、怎样更好地发展二级医院让高水平医疗触手可及、保障性住房如何扩大建设和供给……这些议题都可能在两会得到充分讨论。
突破点:以改革激发活力开拓空间
当前,不少民生领域改革处于“深水区”,要啃“硬骨头”。同时,改善民生不能脱离实际,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种“进”与“稳”的把握,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要求越来越高。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朱旭峰说,在全国两会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将转化为各地政府的行动,各方将高度关注如何继续抓好有利于保障民生的改革举措。
从民生领域自身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回应社会关切,就是改革和创新的发力点。
透视前期地方两会不难发现,2024年各地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养老保障、生育支持政策也成为各地民生领域聚焦的重点。
在其他民生领域,尽管各地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全力瞄准民生难点发力、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增加学位,均衡教育资源;分类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加快城市地下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处理好民生问题,能够改善预期,为经济良性循环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在不少专家看来,解决好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在高质量发展。因此,各地拿出更大的精力放在发展上,增加投资项目、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大力发展服务业等,都为实现就业优先目标提供新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潘东旭表示,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民生福祉。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以促进民生和消费为导向的财政扩张能够发挥社会保障功能,调节收入分配,在扶持低收入群体的同时促进消费需求。“期待在今年两会上看到更多相关政策安排。”
更多的改革创新举措已经在路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嘉城建设集团董事长张晓认为,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三大工程”是今年工作重点之一。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改善民生、补短板的重要举措,又是宏观经济和民生实际联动的议题,将会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一个重点。“各方都期待在这种联动里发掘更多经济增长点。”他说。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释放出更多民生领域的改革信号,人们在2024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会有新提升。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