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湘黔三地联建共筑同心梦 合奏乡村振兴曲

发布时间:2024-12-16 07:06:28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网 柳州11月3日电(林馨 陈梅 胡云轶)日前,海拔1300余米的“三省坡”的山顶上,广西、湖南、贵州的界碑立在最高处,站在界碑处,三步跨三个省(区)。“三省坡”独具特色的廊亭与高高耸立的风电机群交相辉映,山峦重叠,侗乡苗寨一片青绿,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三省坡因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桂湘黔3地交界处而得名,聚居着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其中侗族占95%以上,是我国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二月二”侗族大歌节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侗乡风情。 龚普康 摄

  环三省坡地区各族群众如今以“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心”为荣。但是,2000年以前,这里由于边界“插花”地带多、林地归属不清等原因,矛盾也时有发生,湖南省上岩村村委会主任杨居平说:“这时候经常靠暴力解决问题,哪个拳头硬,就听哪个的。”

  后来,桂湘黔三省(区)共同探索支部联建、平安联保、人才联育、文明联创、产业联兴的“党建+边界治理”模式,成功地化解了许多历史遗留的矛盾。“经过调解,我们把纠纷地建成了民族团结停车公用地,化解了土地纠纷。”三江县司法局独峒司法所所长吴昌全介绍,在解决桂湘交界的土地纠纷中,良好的治理机制使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调解纠纷,更重要的还是要聚拢人心。每年农历六月六,三省坡附近桂湘黔三省(区)村寨的青年男女来岑榔坡参加“六月六”歌会,着盛装、唱多耶、对情歌,活动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识的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矛盾纠纷少了,村民日子好了,如何利用“三省坡”资源,将“边界优势”转化成“边界效益”,成了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

  茶叶种植是环“三省坡”区域的主导产业。2023年7月,三省(区)就党政联动、规划联动、招商引资联动等6个方面达成共识,搭建“边界茶市”,完善产业链条,共同打造“风电旅游+高山休闲度假+‘三省坡’万亩茶园”一体旅游特色项目。

  “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三江县平岩村村委会主任杨乐攀介绍。桂黔湘三省坡脚下的三江程阳风雨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涌入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也在积极发展旅游产业,通过“职员”上岗、“店员”创业、“演员”参演、“社员”入股、“全员”分红的方式,人均增收3000元/年,推动各族群众吃上“旅游饭”,实现共同富裕。

采茶人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仙人山茶场采茶。龚普康 摄

  2024年7月10日,广西柳州市、湖南怀化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地还共同签订《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联创工作机制》协议,形成省际边界联创工作新格局。

  桂湘黔环“三省坡”,是三江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的缩影。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侗寨标志的鼓楼,亦成为各族人民融洽相处、团结致富的见证。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是广西第三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来自全县14个乡镇,逾2万人,侗、苗、瑶、壮、汉等各族人民共居此地。

  “侗族人民习惯在鼓楼里议事,我们南站社区沿用这一传统,把矛盾纠纷调解室‘搬’到鼓楼里,借助鼓楼‘寨佬’‘款师’等熟悉民俗村规、有威望的人进行调解,成功率非常高,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三江侗族自治县公安局程村派出所社区民警杨柳表示。

  除鼓楼外,三江县民族文化多彩独特。该县打好“民族牌”讲好共同发展故事,用心用力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侗画传承人吴凡宇,将侗族农民画制作成茶杯、台灯、扇子等文创产品,既将传统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又能保留住各民族群众对民族文化标识的记忆。

9月12日,“广西农民画创作精品巡展”在广西柳州市进行展出。 林馨 摄

  如今,三江农民画已经成为广西农民画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品牌之一,年产值近500万元,有力有效促进各族民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三江展现了侗族等各族人民团结共进的鲜活场景。三江县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等荣誉称号。2023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01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100.39亿元。(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