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0:38:59 来源: sp20241124
图①:中国书店雁翅楼店。 图②:一定书屋外观。 邱黎斌摄 图③:“可能有书”书店内景一角。 李欣然摄 图④:读者在一定书屋内读书。 邱黎斌摄 图⑤:宣南书店内景。 图⑥:内观堂书店外观。 图⑦:山海四合书店内景。 (照片除署名外均为采访对象提供)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市正在大力推进书香京城建设,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自2016年起,北京市出台多项政策,为实体书店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包容多元文化的特色书店里,全民阅读真正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近年有一个热词叫“城市漫步”,让我们一起漫步京城那些独具特色的胡同书店,感受北京“书香之城”、“书店之都”浓郁的文化氛围。
探索京城历史文化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是中国城市文化和空间形态的杰出代表。纵观北京的中轴线,沉淀了不同时期的北京人文历史文化。近年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工作。
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坐落于地安门内大街1号,在中轴线上“闹中取静”。雁翅楼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建筑风格,与中国书店阅读文化氛围融汇,自2015年开业以来,这里就是书香北京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2年4月20日,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在书店二层正式开设中轴线文化阅读空间,通过开展以“中轴文化”为特色主题的古籍展览、文化讲堂、读书会、线上直播等多样活动,带领读者探索深远悠长的北京城市历史。
在西侧一层的陈列销售区,图书类别涵盖古籍、文史、艺术、社科、传统国学等;经营项目涉及文房四宝、工艺品等;同时提供中国书店特有的古籍修复、古旧书收售等服务。
600年前,雁翅楼守卫着北京的皇城;如今,雁翅楼守护着当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书店董事长张东晓对中国书店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推动‘书香北京’‘书香西城’建设的惠民公益阅读项目,在未来,我们还会将文化传承和读者需求结合得更好,让文化活动更多元、更深入和更细致地开展下去。”
用阅读守护文物古迹
在西城区砖塔胡同东口,万松老人塔下,一座青砖灰瓦的古朴小院坐落于此。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内一南一北各有两间书屋,与已有800余年历史的砖塔久久相伴。黑底金字的招牌介绍了这座院子:正阳书局。
从始创到搬迁,由廊坊二条辗转到西四,正阳书局最终选择与万松老人塔为伴,而“用阅读守护文物古迹,以出版传承京城文脉”始终是其不变的追求。
“经营这样一家书店,实现了我作为一个北京人,传承守护北京历史文化的初心。”书局创始人崔勇说,“我想通过阅读参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以文化作为核心驱动力,促进城市复兴及街区更新的良性发展。”如今,正阳书局作为北京市文物建筑活化再利用的重要成果,成功入选《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一书。
来自法国的安立明是这里的常客。“这里既有对当下的介绍,也有一些历史的珍藏本。”安立明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无论是书本内容还是建筑都很有特色。”
作为北京目前唯一一家只经营北京历史文献类书籍的特色书店,除了7万多种藏书,书店里还有大量地图、老照片、历史文献等资料,在最大程度上为读者复原老北京的风貌。
如果说正阳书局见证并记录了北京过往的悠悠岁月,那么内观堂书店,则为北京人保留着最童真而质朴的回忆。
转过繁华的商业街,在大栅栏的胡同中寻觅,内观堂就“藏”在铁树斜街。书店被各种旧书和老物件儿布置得满满当当,从踏入屋内的那一刻,书友就仿佛坐上了时光机,穿越回了童年。
一进入书店,便能听到老式的海燕牌收音机播放着怀旧的歌曲,铁皮玩具、旧照片、粮本、红宝书……承载着童年记忆的物品出现在书店的各个角落,让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私人博物馆。不仅如此,在这里,目光所及尽是各式各样的老旧书籍,绝大部分都来自亲朋好友的捐赠,没有特定的种类,但内容丰富:历史、人文社科、哲学、小说、杂志、课本、连环画,还有大量外文旧书,几乎把这间书店占满。
“我没有追求盈利多少的念头,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事。”对书店负责人姚彬而言,内观堂书店的意义早已超过了书籍本身,“在这个位置开一家书店,可以和街坊四邻聊聊天、打声招呼,这种亲切感只有胡同才能有。”
吸引年轻人来打卡
在一条条闹中取静的胡同里,有不少书店以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逐渐形成特色书店的新潮流。
走在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你会注意到一个几乎和周围融为一体的灰色长方形盒子式建筑,面朝马路是几扇落地窗,落地窗上方,写着“山海四合”,这就是山海四合书店。
设计、诗集、时尚……来自世界各地的读物经过精挑细选在这里汇集,吸引着不同的人群前来挑选。展陈在这里的读物是向全年龄开放的,小朋友可以在这里找到艺术兴趣,成年人也可以从童心绘本中寻回天真。
“山海四合”里的山海代表着世界,四合有着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意思,大家从各处而来,在这里不期而遇,通过书籍踏上一段“世界灵感之旅”。“店铺内不仅有精选的中文图书,也有很多外文原版书、杂志,会有一些外国人来选购。”负责人潘崇告诉我们。
这里常常可以看到外国读者在店内驻足,点上一杯咖啡,坐在落地窗前静静阅读或是工作。通过打造这样的书店空间,为城市居民以及国际人士营造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氛围。
因为位于胡同边,书店与社区的联结非常紧密。2023年11月,这里举办了一场《鸟鸣时节》的书籍分享会,宣传书籍的同时也传播了鸟类保护知识和意识,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拥抱世界、充满“国际范儿”的还有一家世知书店,它坐落于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世界知识出版社院内。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86年的世界知识书店——一间在当时为数不多可以买到中国外交领域书刊的大众书店。
世知书店主营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外交领域的图书。从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观察等学术著作,到世界历史寻踪、外交官传记等文学作品;再从环球文化旅行、各地风光图集,到世界经典译作、多语种工具类书籍,书架上陈列的每一本书,都经过仔细甄别和用心筛选。
结合全球各地文化特色,以“世界和平”为主题,按“五大洲”风格布局,书屋内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工艺美术品,每个细节背后都有一段中国同世界友好交往的故事。
书店内还有一间特别“咖啡屋”,这里使用的咖啡豆不仅有来自我国云南省的咖啡品种,更有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越南、巴西等世界优质产地的咖啡豆,甚至还能喝到牙买加蓝山、印尼猫屎等极具特色的咖啡。
咖啡与书相伴,文化与外交同行,世知书店既是安静与自在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同世界连接的文化纽带。
在北京东城北锣鼓巷里,也有一家特别的书店。花木翠竹掩映下,有一块古色古香的木制招牌,上面写着四个隶体大字——“一定书屋”。
踏入书屋,里面是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古朴的书架上摆放着新旧不一的书籍,书架上、茶桌上有着各具特色的摆件。胡同中诗意盎然的书店氛围,是“书香京城”的另一种缩影。
“屋里书目很全,一进门就会有沉下心阅读的欲望,但是这里并不卖书,而是单纯地为读者提供一个绝佳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沉浸在内心的精神世界之中。”一位顾客说道。
对于店长邱黎斌而言,在网购日益普及的时代中,线下卖书的意义不是很大,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能够让人沉下心来看书,这样的物理空间更有价值。“让我们一起,与书延续心灵的对话。”邱黎斌说。
打造综合阅读空间
胡同里的特色书店成为北京城市更新的窗口,这既是城市的重要阅读空间,更是属于胡同居民的文化会客厅。
在东城区前炒面胡同49号,灰色的墙面上写着“可能有书”四个字。正如店名,这里不单单是一个书店,更是一个集展览、包子铺、咖啡馆、放映厅、自习室等为一体的综合阅读空间。
进门左转就是展览区,墙面多是裸露的红砖,颇有古朴气息。店内宁静祥和,让人不禁放慢了脚步。走上二楼,是一个安静的自习室和露台,绿植郁郁葱葱,人们可以享受宁静与阳光。
“可能有书,不止阅读,从书籍开始的理想社区生活”是可能有书的经营理念。在书店的设计中,特别让出了一间厢房的面积作为24小时不关闭的街区休闲花园,为附近居民和读者提供交流的空间;在门左侧是一家包子铺,走到店门口就能闻到里头散发的香气。
基于“共生院”的设计理念,“不打扰居民”这一准则被贯彻到所有运营活动中。整个书店呈现“L型”,将临街的展厅、包子铺和休闲花园的空间释放给社区居民,将自身融入到社区生活之中,拓展了胡同区域生活的丰富度与可能性。
从整合多元功能、打造社区文化空间,到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这家书店为胡同居民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生活体验,是北京城市更新与书香建设相结合的生动写照。
宣南地区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该地区的文化被誉为北京文化源头。如今,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的小安澜营胡同,一家颇具旧时典雅风情的宣南书店正坐落于琉璃厂和前门附近的“曲径通幽处”。
“我认为胡同才有老北京的感觉。随着社会变迁,这些承载着记忆的小巷越来越少,但我们一直想秉承着老宣南文化的特色,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文化”,宣南书店的创始人之一李楠向笔者介绍当初选址的理由。
2023年10月,宣南书店正式开业。店里陈列着一系列介绍北京民俗和市井文化的书籍,但这里承载的功能远不止于阅读。让宣南书店更为热闹的,还要数这里举办的各种活动:特色研学、非遗风筝制作、青花瓷珐琅、插花、剪纸……内容广泛,妙趣横生;定期开展的文艺汇演,让周边居民能听到地道的相声评书,看到生动的戏曲表演。
“之前路过的时候以为是民居,走进来却发现别有洞天,不仅拍照出片,书籍更是丰富,感觉浓郁的老北京气息都在这里沉淀,真是闲暇时候的好去处!”家住大栅栏附近的王女士经常来这里坐一坐,在她看来,宣南书店是一个能在快节奏生活中为人们营造出轻松氛围的好去处,让人能够放下疲惫,独享属于自己的安逸时刻。
(严 冰 胡晓晓 李欣然 杨林娜 方梓妍)
(责编:袁勃、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