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学党史|从“冯大刀”到“冯主任”,看宁化县大展红绿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12-05 11:23:08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宁化9月1日电(刘越)“当地民团盘踞在一个土堡内,又有重机枪,红军久攻不下,眼看着夜色越来越深,怎么办?”

  福建省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内,红军后人冯国民正向“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福建线采访团的成员们讲述着一段跌宕起伏的英雄故事。

  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内,冯国民为采访团讲述伯爷冯义隆的革命故事。刘越 摄

  “我伯爷灵机一动,去老百姓家里借了一床棉被,扔到水沟里,背在身上匍匐前进。子弹穿不透湿棉被,他爬到城堡下面的一棵树下,背着棉被攀爬上去,用大刀砍死了巡逻的敌人,再跳到城墙下面砍杀守门人,打开城门。”

  “红军长驱直入,顺利解放此地。我伯爷也被授予一等功的荣誉。”

  武林高手“冯大刀”

  冯国民口中的“伯爷”叫冯义隆,是当年红军队伍中一位顶出名的“武林高手”。

  1909年,冯义隆出生于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家里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由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家里送他去连城县学习制作圆桶的手艺。没想到手艺一点没学到,反倒偷偷习了一身武艺回来。

  “我伯爷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聪明过人。在革命初期,他担任了当地少壮儿童团团长,负责带领一群小孩子在周边进行安全保卫工作。”冯国民告诉记者,凭借出色的实力,在清流草坪圩、田源、田口等战斗中,冯义隆一马当先,冲入敌方阵地,缴获不少枪支弹药,受到记功嘉奖。

  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内,复刻的红军长征场景。刘越 摄

  1933年,工农红军福建省军区在连城举行军事武术运动大会,冯义隆获得射击、刺杀两个一等奖。因将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风,从此他多了个响当当的外号“冯大刀”,后被调到红一军团军部担任武术教练。

  后来,冯义隆随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参与了四渡赤水、攻打遵义、巧渡金沙江等著名战役。长征途中,他屡建奇功。“在保卫遵义的金顶山阻击战中,他所在的营阻击敌人一个师的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山头只剩下排长和他两人。”

  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内,红军战士用过的大刀等武器。刘越 摄

  据冯国民讲述,当时情况危急,敌人喊着:“红军没子弹了,活捉他们!”好在冯义隆临危不惧,掏出手榴弹扔向敌群,随即抱起重机枪,与排长双双滚下山谷。战斗结束后,他受到通令嘉奖,荣立一等功,升任为该营五连副指导员。

  爬雪山过草地,漫漫长征到达终点。“宁化县到达陕北的58名红军,他是其中一位。”冯国民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冯义隆依旧南征北战。解放后,冯义隆转业地方参加宁夏政权建设。

  “1983年,他离休回到宁化,1986年时因为车祸突然离世,非常可惜。”

  信仰崇高的老红军

  “我伯爷的个头跟我差不多,采访过我的人都说,我长得跟他很像。”

  冯国民说,“他身体非常好,嗓门有点大,眼神特别锐利。但其实他性格很随和,几乎没有脾气,跟小孩子很玩得来。”

  冯国民的爸爸曾提起过一件趣事。1957至1958年间,冯义隆请假回家探亲。因他长期杳无音讯,村里人以为他早已为革命牺牲,便在村里祠堂中挂了一块烈士牌子。回村后,冯义隆在村里走动,引起了一群年轻人的注意。

  “听说伯爷武艺高强,我叔叔他们当时叫了8、9个十六七岁的后生,要‘挑战’一下他。”面对一群年轻气盛的小辈,冯义隆非但未动怒,反而以戏谑的态度应战。“后生们完全近不了他的身。他弹跳力特别好,仅凭一手支撑,便能轻松跃过一张一米见方的桌子。”

  在得知冯义隆的身份后,村民们都很崇拜他,欢迎他到家里吃饭。冯国民说,伯爷生活特别简朴,不追求鸡鸭鱼肉,最爱吃霉豆腐拌饭,连去买菜都不怎么跟菜农讲价。

  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内,冯国民为采访团讲述伯爷冯义隆的革命故事。刘越 摄

  1983年,冯义隆回到宁化后,县里给他分配了一间位于红色巷的小房子。平日里,他发挥余热,到学校去传授武术技能,组织和辅导孩子们习武健身。到了1985年,银川当地政府感念他对革命的贡献,拿出一笔钱,让他在宁化自己建一座房子住,冯义隆却坚决推拒。

  “他说哪里都是我们的家。所以到后来,他并没有去建房子。直到现在,他在宁化一点房产都没有,仅有村里分到他名下的一个15平方米的地基。”

  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内,冯国民为采访团讲述伯爷冯义隆的革命故事。刘越 摄

  冯国民还透露,鉴于冯义隆的身份,很多人认为他能在县里说得上话,想让他帮忙“引荐引荐”,冯义隆一个都没答应。有人说他不懂得为熟人谋求利益,他则反驳:大家都一样,我帮你说话,就亏待他,还是凭本事来好。

  “听党说话跟党走,你实打实去做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听党说话跟党走”,循着伯爷的教诲,冯国民走上了一条为人民谋幸福的人生道路。

  2009年至2018年,冯国民担任三黄村委会主任、支部要员。“2011年,我牵头成立了宁化县‘三星’山药专业合作社。如今,全村种植的淮山规模达400多亩,产值700多万,产品远销龙岩、厦门、漳州等地,市场反响热烈。”

  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内,茂盛的山药地。冯国民供图

  据介绍,宁化县“三星”山药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1月成立,合作社对农户统一进行山药种植培训、供种、管理和销售。通过土地流转或投资入股等方式,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山药。近年来,曹坊镇三黄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带动全村及周边乡镇160余户村民种植山药,以订单种植推动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全镇种植山药1000余亩。

  那一片片碧绿的山药地,带领三黄村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山药是村民的主要产业,也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今年大概投产半个月了,老百姓挖起来以后,泥巴刮掉,连皮卖5块5一斤,卖得很好。”

  吃上“绿色饭”后,三黄村村容村貌产生了极大改变。2018年底,三黄村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空壳村的帽子。冯国民回忆,“过去村民们连大米饭都吃不饱。我们小时候需要帮忙砍柴火,捡猪菜,现在的小孩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村貌。冯国民供图

  2016年,三黄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重点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包括地面改造、立面墙体的美化以及农民公园的建设等,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伯爷他们打下来的。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要好好珍惜革命果实,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壮大自己,发展自己。”

  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村貌。冯国民供图

  90载峥嵘岁月倏忽而去。如今我们依旧能从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中,汲取那份穿越时空、深植于心的力量,何其有幸。

  那些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身影,教会我们坚韧与无畏。在追梦的路上,难免会遇到风雨与挑战,但正如革命先烈们所展现的那样,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