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09:15:20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社 苏州11月5日电 (史元丰 高楚颐)11月5日,以“理解中国:互通的过去与共建的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开幕。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的170余位汉学家齐聚一堂,体味“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的江南诗画意境,共话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古往今来。
11月5日,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开幕。 中新社 记者 卞正锋 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世界汉学大会16年来已发展成为促进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的交流窗口,成为传统汉学研究和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平台,是世界与中国相互理解、相互阐释和相互启发的连接纽带。
“世界汉学大会秉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初心,通过对话拓宽多元视角、启发深度思考。”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指出了汉学研究的时代价值。
11月5日,中外嘉宾在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现场进行对谈。 中新社 记者 卞正锋 摄“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东西方有互通的过去,也有共同的未来。”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和文明系教授罗柏松(James Robson)认为,哈佛大学对亚洲的研究历史悠久,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应以交流化解分歧,互通理解才能共享未来。
“理解中国可以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着手。”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恰德(Robert Chard)谈到,中国礼乐文化融于儒家经典之中,对于世界来说任何文明经典都至关重要。礼乐文化具有普遍性价值,在多元文明共存的今天,能够从“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出发,也许是世界理解互通的希望所在。
11月5日,美国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在大会上发言。 中新社 记者 卞正锋 摄美国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从孔子出发,讲述自己如何用西方思维解读中国经典。他指出,对于《论语》,不同学者在不同时空下有不同的诠释。如宋代朱熹以礼学的角度释读《论语》,影响了后世学者,也启发了东西方学者对于儒家文化及中国经典的新解。
据了解,本届汉学大会设有5个平行论坛,各国汉学家将围绕“汉学与中外文化对话”“汉学与中国典籍译介”“海外汉学与本土学术”“多元视域的中国道路”“汉学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世界汉学大会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自2007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七届。(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