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22:17:12 来源: sp20241118
科技创新是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基础。前不久,“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卫星成功升空入轨,我国向组建全球卫星互联网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互联网具有低延时、高速率、高可靠性的特点,展现出充满想象空间的产业前景。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方向,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赢得国际竞争战略主动权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必须做好前瞻规划布局,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找准科技创新发力点,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的支点。眼下,从技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基础科学对未来产业的驱动力逐渐增强。比如,得益于在量子信息、先进材料等领域的长期深厚积淀,我国的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产业发展可圈可点,总体走在全球前列。强化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才能夯实未来产业发展的根基。
也应看到,在生物制造、基因技术、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上,我们还面临一些“卡脖子”问题。筑牢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底座,必须补上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要领域的基础研究短板,加强基础共性技术供给,努力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加强多学科融合创新,有助于形成共促未来产业发展的合力。通常来说,未来产业是多种技术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结果,有赖于本领域的重大突破,也需要相关领域的科技进展作支撑。比如,卫星互联网产业落地,需要和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等紧密结合,拓展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持续“进化”,少不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部件的不断优化,也离不开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协同创新。未来产业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发展的特点,意味着必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协同攻关,形成推动新技术新应用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以包容审慎原则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可以增强产业的整体活力。未来产业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同时也有一些不确定性。从科研环节看,必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通过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等方式,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从转化环节看,可以通过建设示范应用场景牵引等方式,让未来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形成良性互动。
抢抓未来产业主动权、构筑竞争新优势,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格外重要,体制机制支撑和资金支持也不可或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挥我国体制、市场和人才等优势,鼓励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战略资本支持创新,我们定能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7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