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5:04:21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乌鲁木齐1月31日电(冀江彤 李明非 赵凯)从新疆库车市出发,向北走20公里,便到达库车河,在河水的冲积平原上,连片的苏巴什佛寺遗址建筑群依旧瞩目。其北依天山支脉却勒塔格山,南临沙砾戈壁,错落有致,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四周只有风的声音。
公元628年,大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途经此地,讲经学习两月有余,并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伽蓝是寺庙的意思,玄奘用“佛像装饰,殆越人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苏巴什佛寺的繁荣景象。
天山南麓的文化印记
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东、西两寺,库车河横贯其间,使得两寺隔河相望,现存面积近20万平方米。遗址中有大殿、佛塔和僧房,从砾石遍地的古河床一直分布到却勒塔格山南麓的高地。东寺三座佛塔有着波斯式的穹顶。西寺遗址较多,其中一座十多米高的方形佛殿是苏巴什佛寺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北面有一排佛洞,洞壁上刻有龟兹文字和佛教人物像。
苏巴什佛寺遗址航拍画面。赵凯 摄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重视苏巴什佛寺遗址的保护,特别是近年来,对遗址实施环境整治、本体保护、展示利用工程,改善了遗产的保护现状和保存条件,确保了遗产地的真实性、完整性,使其成为新疆对外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和文旅融合的靓丽名片。
1996年11月20日,苏巴什佛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东西文明汇聚于此
在历史上,苏巴什佛寺曾先后被称作雀离大寺、昭怙厘大寺等,现称苏巴什佛寺遗址,“苏巴什”为维吾尔语,意为“水的源头”。
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馆长马丽丽对记者说:“苏巴什佛寺遗址于3至10世纪持续沿用,是新疆境内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这里曾出土过丝绸和毛织品残片、东汉至唐的中原铜钱、龟兹等地方政权钱币、波斯银币、琉璃器物以及汉文、龟兹文等多种文字的题记和文书,是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实证。
2016年,西北大学考古人员在对苏巴什佛寺遗址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和清理时,出土了140多件文物。其中第一次发现了铜莲花,还有大量用于供奉佛像的器物及装饰品,这也印证了唐代佛教在龟兹国的盛行。
苏巴什佛寺遗址航拍画面。赵凯 摄马丽丽说:“佛教的传播轨迹是从西往东传,在苏巴什佛寺遗址有一个佛塔形制与西安大小雁塔形制一样,人们俗称为‘小雁塔’,这处佛塔是佛教回流的一个体现,也反映了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
马丽丽告诉记者,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龟兹地区是东西方僧侣的旅行中转站,在这里,无论是印度和汉地僧人都需要学习汉语、梵语、中亚吐火罗文乃至通用希腊语,所以苏巴什佛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精美文物讲述文化
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渡边哲信和堀贤雄在苏巴什佛寺遗址发掘了一个舍利盒。舍利盒为木质,镶有金箔装饰,盒身被红、灰白、深蓝三种颜色覆盖,盒内仅存骨灰,外形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到了1957年,有人对此盒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这个舍利盒的颜色层内竟然有绘画痕迹。剥去表面颜料,显露出盒上绘制的图像——精美的“苏幕遮”舞图。
马丽丽向记者介绍:“这个舍利盒上的乐舞图,是一件十分罕见的反映龟兹音乐舞蹈(歌舞戏)艺术的珍贵形象资料,也是龟兹地区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画上21人组成的“乐舞团队”生动活泼,有跳舞者、有弹奏乐器者、还有小孩在一旁协舞。人们服饰各异,是一幅典型的龟兹‘苏幕遮’乐舞图。”
“苏幕遮”舞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内地。这件舍利盒对于了解和研究古代龟兹地区的世俗生活、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据了解,这件舍利盒目前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如今我们只能看到图片。
苏巴什佛寺遗址虽然已是满目沧桑与斑驳,但其跨民族、跨文化的包容性与兼收并蓄的多元化创造,依然当之无愧地成为造福人类文明和文化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摇篮。(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