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年味:舞草龙品“三白” 同济旧址话新年

发布时间:2024-11-22 10:11:34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四川宜宾2月14日电 题:“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年味:舞草龙品“三白”   同济旧址话新年

   中新社 记者 贺劭清

  “草龙舞开始了!快去钻草龙咯!”龙年新春,四川宜宾市李庄古镇东岳庙门前的大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声中,两条用稻草编成的长龙跟随耍宝人手中的龙珠上下翻飞,摆出卧、盘、腾、飞等多种威猛灵动的造型。

2024年春节期间,四川宜宾市李庄古镇每天都会进行草龙舞表演。  中新社 记者  王磊  摄

  李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抗战时期,当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同济大学师生四处寻觅安身之地时,李庄发去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文。从1940年起,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等一大批学者和高校师生迁往李庄,在此度过了长达6年的乡野岁月。

  龙年新春,席卷中国的文旅热亦蔓延到李庄,天南海北的游客打破了这座千年古镇的宁静。来此观草龙舞,吃春酒,赶年集,品“三白”(白肉、白酒、白糕),寻访大师旧址,感受这座川南小镇别样年味的人络绎不绝。

  一场舞龙结束,李庄草龙舞非遗传承人黄泽明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她招呼队友将草龙高举,方便村民与游客穿梭其中。“从‘龙尾’钻到‘龙头’,意味着新的一年交好运。”黄泽明介绍说,李庄草龙舞源于唐代,每年秋收后村民就会晒干稻草制作草龙,在春节期间为村民和游客舞龙,让大家寻龙气、沾喜气。

  漫步李庄古镇,火红灯笼、春联福字将古镇质朴、大气的明清风格民居装扮一新。石桥、码头、水街以及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同济大学旧址外,随处可见提着新年龙灯、拿着糖葫芦的人们。

  在一家白肉店门前,厨师张杰手拿两斤重的宽大菜刀,面对煮好的方块猪肉,手起刀落间,一片长如筷子、宽如手掌、薄如书页的白肉就被他轻松片下。餐厅最显眼处,挂着张杰在清华大学食堂为学生烹饪李庄白肉的照片。

近日,厨师张杰在李庄制作白肉。   中新社 记者  王磊  摄

  “李庄白肉所用的猪肉来自每天清晨现杀的肥猪,春节期间我们每天都要备上百斤猪肉,但有时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就全部卖完了。”张杰笑道,李庄白肉的名字由著名社会学家陶孟和所取,这道鲜辣爽口的川南名菜也是当地春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在李庄,梁思成完成了他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龙年春节期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中国17所大学还在李庄古镇开设了“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借助多种现代科技再现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工作人员范网娜介绍说,抗战结束后,高校与机构纷纷迁回原址,但各高校及科研单位与李庄的情谊却延续至今。李庄古建筑的保护以及小镇发展,受益良多。此外,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每年还有大量台湾的高校学者、文化名流参访李庄,重温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李庄同济大学旧址。 记者  王磊  摄

  李庄同济大学旧址外,寒假回家的同济大学大二学生杨运科正为父母讲解同济大学西迁的历史。“我在李庄长大,这里每一处旧址都再熟悉不过,但进入同济大学校园后,再回家乡,感受又不一样。”杨运科说,同济大学每年都会选派优秀学生赴李庄支教,自己的初高中老师中均有同济大学学生,而自己的新年愿望就是多读书,期待今后也能得到赴家乡支教的机会。(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