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青春之歌|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为疟疾防治贡献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16 02:56:59 来源: sp20241216

新华社广州5月6日电 题: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为疟疾防治贡献中国力量

新华社记者徐弘毅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的实验室,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份疟原虫血涂片标本存档在此,它们由一支特殊的中国援外医疗队采集而来,见证着这支队伍与疟疾不懈斗争的决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成立于1989年,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支深入海外开展青蒿素防治疟疾的援外医疗队,目前成员共40余人。这支队伍常年扎根非洲、大洋洲,自主研发的抗疟药物累计惠及3000余万名患者,为全球消除疟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开展疟疾防控。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开展疟疾防控。

疟疾在我国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通过蚊媒传播所引起的疾病,跟艾滋病、结核一起,被称为人类三大传染病杀手。我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青蒿素,为全球抗疟带来了“特效药”。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当时我国青蒿素抗疟研究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之一。

2006年,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该校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远赴非洲岛国科摩罗开展防治疟疾项目。当年,科摩罗全国80多万人口,疟疾确诊病例高达近11万例。当地采取“防蚊灭蚊”法,效果并不理想。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在科摩罗进行疟疾带虫率调查。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在科摩罗进行疟疾带虫率调查。

在首个开展试点的莫埃利岛,为摸清疟疾感染的底数,队员们和当地同事一起下乡做流调,走遍岛上27个村庄;同时,医疗队现场负责人邓长生带领团队跑遍当地卫生系统,宣讲“全民服药”方案。

“中方技术团队跟我们是同吃一碗饭、同饮一杯水的兄弟,就连我们本地人没有去过的原始森林、乡村,都有他们的身影。”时任科摩罗国家疟疾防治中心主任巴卡尔深有感触地说。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考察科摩罗国家疟疾防治中心实验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考察科摩罗国家疟疾防治中心实验室。

2007年11月,莫埃利岛“全民服药”正式启动。中科双方技术员和当地志愿者走进每家每户,将复方青蒿素免费发放到每一个人手中。

4个月后,该岛的人群带虫率从服药前的23.3%降至0.33%,蚊媒感染率降为0。

“这一结果震惊了当地卫生部和相关国际组织,之前从未有抗疟项目能在短时间内做得这么好。”医疗队科摩罗现场工作组组长李国铭说。经过不懈努力,该国在2017年实现疟疾零死亡,疟疾全年发病率下降98%,短期内实现了从高疟疾流行区向低疟疾流行区的转变。

科摩罗抗疟的出色成绩,为“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疟疾防治打开了局面。许多国家纷纷开始寻求与中国合作。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深入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足迹遍及疟疾流行地区。

如今,“全民服药”方案已被世卫组织写入疟疾防治指南。截至2024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在非洲、南太平洋6个疟疾流行国家建立中医药海外中心,为当地培养了十余支专业化抗疟队伍,推动全球疟疾防治策略持续优化。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开展“全民服药”项目。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开展“全民服药”项目。

“随着受援国疟疾情况好转,当地社会面貌也发生着变化。”医疗队成员谭瑞湘说,有一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村民告诉她,过去家里人总是轮流病倒,“现在没有疟疾了,孩子能好好上学,大人也能安心赚钱养家了。”

“青蒿素抗疟是老一辈科学家留下来的宝贵成果,我们这一代抗疟人心怀使命担当,有决心和毅力做好传承者、弘扬者,为全球健康贡献中国力量。”邓长生说。(受访者供图)

(责编:王禹蘅、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