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团走进清水塘,老工业区如今变了模样

发布时间:2024-11-25 01:06:49 来源: sp20241125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十年来,湖南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10月24日,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来到湖南株洲,参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情况。在清水塘投资集团招商服务中心,细致精巧的清水塘新能源装备产业新城沙盘模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讲解员徐菲菲介绍说,这里曾是株洲的老工业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优势地理位置曾吸引261家企业在此置业,最高峰年产值实现近500亿元。2014年,清水塘被列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当地制定了“三年腾出空间、六年大见成效、十年建成新城”的总体目标,由中交三航局负责整体投资开发。

  清水塘新能源装备产业新城沙盘模型。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清水塘新能源装备产业新城沙盘模型。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中交集团为我国港口工程、港口机械、公路机械等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交三航局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践行海外优先发展战略,10年间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了阿尔及利亚泽港扩建工程、马来西亚砂拉越日拔大桥等多个重大工程,擦亮了品质工程的“中国名片”。

  10月24日,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团员在清水塘投资集团招商服务中心参观。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10月24日,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团员在清水塘投资集团招商服务中心参观。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中交集团深耕城市发展建设,尤其是环境综合治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践行者。离开招商服务中心,联合采访团乘车来到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清水塘城市公园,远处青山与近处绿水相映,秋游的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走上公园里的木桥,采访团团员忍不住拍照留念。

  10月24日,秋游的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走在清水塘公园里的木桥上。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10月24日,秋游的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走在清水塘公园里的木桥上。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清水塘城市公园由主湖区、拓展区、滨江区三大部分组成,建设内容包括景观绿化、广场硬化、引水排渍、污染治理等,总投资9.4亿元。项目建成后,环湖慢行道串联各景点,对内体验美丽湖景,对外联络周边产业园,景观与产业园融为一体。

  2017年,清水湖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通过验收,区域内660亩土地达到规划用地环境质量要求,消除了土壤、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现在的清水塘城市公园,呈现出一幅“水在画中流、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画卷。阿根廷南方电视台记者安德烈斯·弗洛雷斯发出感慨:“这里的人们生活在绿色的环境中,江河是干净的,可以看出当地对生态文明的重视。”

  随后,联合采访团来到中交三航局投资建设的清水塘大桥。这座弧形设计的红色大桥在两岸公园的映衬下,显得既秀美又大气,被株洲市民称为“湘江最美大桥”。它是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的重点基础设施之一,主跨采用双层钢桁架拱桥结构,全桥跨径408米,位列同类型桥梁中世界第六位、中国第三位。

  清水塘大桥侧面。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清水塘大桥侧面。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清水塘大桥总工程师刘小港介绍说,全桥约由3000多个杆件吊装拼接而成,在最高处的拼接需将重约10吨相当于8辆小汽车重的杆件,吊装至离水面近百米的高空,对接精度需控制在3毫米以内,其施工难度可谓是“高空绣花”。“建筑的规模是惊人的,令人兴奋。”《匈牙利民族报》网站执行总编达维德·拉斯洛说。

  10月24日,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团员走在清水塘大桥景观通道上。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10月24日,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团员走在清水塘大桥景观通道上。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漫步在大桥的景观通道向桥外望去,湘江水面开阔、碧波荡漾,两岸楼房耸立在绿地之上,青山绿水的人居环境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据了解,中交三航局在大桥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桥梁的亲民性,将桥梁设计成上面通车、下面行人的双层,可以让市民悠闲穿过,欣赏湘江美景。“这样的桥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它的建筑设计是独特并具有创造性的。”尼泊尔新闻网杂志编辑西塔拉姆·巴拉尔认为,清水塘大桥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给当地人民的一份礼物,也是他此行来到中国看过最美丽的景点之一。

  10月24日,在清水塘大桥景观通道上拍摄的湘江景色。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10月24日,在清水塘大桥景观通道上拍摄的湘江景色。本报记者 常雯宜摄

  策划:宋静思、刘书文

  审核:黄超、叶子、申智林

(责编:曹欣悦、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