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3:49:05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孙自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1月16日在谈及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成效时表示,区域内知识产权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高标准保护的法治基础进一步夯实;区域内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动用“硬手腕”,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区域内打造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执法保护效能进一步提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在北京举行2023年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胡文辉作出上述解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2023年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他说,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目的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探索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路子,认真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样板间”,积极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好经验。目前,天津市滨海新区等10个首批示范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第二批15个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也完成遴选和公示,很快将正式获批公布。
从已开展建设的首批示范区来看,各地结合区域发展现状,聚焦各类主体实际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已取得积极成效。
知识产权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方面,浦东新区、深圳等地实施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苏州、合肥等地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南京积极修订本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合肥市检察机关出台侵害商标权犯罪的量刑参考意见等。
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动用“硬手腕”方面,各地坚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导向,加强区域执法协作,广泛开展专利商标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和海关蓝网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成都、杭州等地加强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网络体系建设,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打造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方面,各地聚焦优化管理部门设置和机制建设,建强配强执法队伍。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和区检察院共同设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办公室;杭州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升级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南京建设知识产权大保护检察联盟等。
胡文辉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强央地协同、部门联动,纵深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强化对示范区建设城市的支持指导和监督管理,力求总结一批经验亮点,形成一批特色做法,打造一批示范标杆,带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当天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介绍说,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速推进、不断健全。
一是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建设持续加强。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新批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8家、快速维权中心7家,全国协同保护机构总数达到112家。已运行的保护中心和快维中心共受理知识产权保护维权相关案件12万件,受理专利快速预审请求23.9万件。在保护中心和快维中心备案的企事业单位约15万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5700家。
二是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不断优化。知识产权领域“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指导管理的调解组织达1900余家,较2022年增加了700家。受理案件13.4万件,较2022年增长45%。通过调解方式服务民营企业10.9万家,外资企业1500余家。
三是知识产权诚信建设深入推进。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对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行为予以规制,累计将107名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涉及故意侵犯知识产权、从事严重违法专利、商标代理行为等失信行为。分两批推动北京、上海、浙江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福建厦门、广西柳州等12个地级市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
四是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能力有效提升。印发《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维权援助工作流程和业务标准。在全国范围建设维权援助机构2600余家,办理维权援助申请13.3万余件,提供咨询指导服务7.4万余次,出具侵权判定参考意见1.7万余件。(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