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从科技“热词”看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1-22 07:58:48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北京7月13日电 题:从科技“热词”看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新社 记者 马帅莎

  从中国“天宫”到“嫦娥”揽月,从国产大飞机C919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这些年,中国科技“热词”不断涌现,“国之重器”、前沿方向硕果累累,展现出科技创新的勃勃生机,背后的“硬核”科技与现代产业紧密结合,催生出发展新动能,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24年1月1日,首艘中国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载着3000余名游客驶离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执航前往日本鹿儿岛和韩国济州的国际邮轮航线。(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 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对 中新社 记者表示,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不断向中高端攀升,壮大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36%。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2013年至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服务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动车组等新兴产品产量增势强劲,202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3.3%、54.0%、63.2%。

  “科技创新结硕果离不开改革驱动。中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始终围绕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这条主线。”丁明磊说。

  为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近年来,中国接续出台一系列重要科技政策。在科研经费管理上,下放预算调剂权限,让“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在人才评价上,“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让科技工作者在不同赛道上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上,将科技成果奖励和报酬的最低标准从20%提高到50%,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

  当前,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热度高涨,世界各国都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找到并掌握“根技术”和“根干产业”。

  对此,丁明磊强调,应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大力支持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加强前沿颠覆性技术和原始创新的预测研判,围绕国家需求,精准识别和投资具有使命导向和战略意义的重大源头技术、前沿技术、未来技术,鼓励产业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他指出,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当外部环境变化时,很多领域“卡脖子”的情况就会凸显,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一旦知识源头被切断,可能出现“有市场而无技术”的风险。

2024年6月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中国国家航天局供图 )

  今年1月,官方发文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提出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对此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围绕这六个方向,特别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

  对于这份“战略蓝图”,丁明磊指出,加速未来产业的孵化孕育和成长,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方面要打破前沿技术路径依赖,塑造先发优势,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创新供给与有效激发创新需求相结合,既要加大科技创新的研发及应用,不断提高创新产品供给,又要加强需求引导,清除市场障碍,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创造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