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还“场”于民 亚运“惠”如约而至

发布时间:2024-12-01 00:07:48 来源: sp20241201

  杭州亚运会的喝彩声仿佛还响在耳畔,这几天,部分承担赛事的体育场馆已经纷纷发布通知“恢复开放”。比如萧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在10月9日发布通知:为了方便广大市民前来健身锻炼,体验亚运氛围,计划于10月11日开放中心体育场(足球场)、网球馆、智能亚运体验空间。此外还有浙江大学体艺部关于紫金港校区体育馆、绍兴市奥体中心都发布类似通知。

  第一时间还场于民、还馆于民,这种丝滑转换体现了“后亚运时代”的杭州以及各协办城市,在兑现承诺、深入思考利用好亚运遗产,把体育惠民、场馆惠民、赛事惠民的理念贯彻始终。

  举办大型综合性赛事,离不开兴建、改造各类场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共有56个竞赛场馆,其中新建12个。这些各类造型优美、设施先进的场馆集体出圈,为保障各项活动、赛事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热烈归于平静,未来这些空间属于谁?又应如何运营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场馆赛后利用在国际上一直是难题。纵观全球,已有不少办赛城市面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用支撑乏力,一旦运营做得不好,可能带来成本失控的严重后果。更好地利用遗产而不是背上沉重的包袱,已经是一道举办国际重大赛事的必答题。

  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一届成功的亚运会,不仅要在赛时精彩纷呈,更要把亚运会所留下来的场馆办赛经验和各项资源用足用好,放大亚运的综合效应。答好这道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亚运会当成一次契机,让亚运遗产有机地结合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这样的亚运会,才真正成为亚运“惠”。

  正因为有了务实节俭的理念、超前的谋划,亚运结束后,这些场馆的“平赛转换”才能这么迅速而丝滑。其实在杭州亚运会筹办的过程中,就始终考虑到场馆利用的“下半篇”文章。甚至有的场馆从场地选址开始,就在谋划这个问题。比如兼顾运营,就是杭州电竞中心在设计之初就确定的理念。杭州电竞中心在电竞之外,还兼顾举办球类赛事、演唱会等。而自去年起,亚运场馆已面向市民开放,开创了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赛前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开放的先例。目前,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56个竞赛场馆中,有51个已经制定下一步具体利用计划,确定了下一步可持续运营的单位。“一馆一方案”,以“属地为保障”,发挥属地政府在赛事举办中的作用,实现城市运行与场馆运行无缝衔接。可见,“民”和“用”,早已成为亚运场馆建设两笔重要的底色。

  事实已经证明,运动员奋勇拼搏激烈角逐的比赛场馆,同样可以成为广大市民共享健康生活的家园。不只为赛、不止于赛,这既是简约办赛的要求,也是“后亚运时代”运用好亚运红利的必然选择。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