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4:23:19 来源: sp20241223
扎好三道音梁、捆绑定型、刻画音孔、开音盒、上气眼……一架古筝便在农村技艺人手里弹出悦耳的音调。
劈、刮、打眼、穿丝,竹子做骨架,红纱灯布做灯罩……不一会儿,一盏盏制好的灯笼便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喜悦。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落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立足当地农民特色手造,传承非遗文化,突出产业发展,引导农民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出多个种类手工艺品,形成一条集制作、销售于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品产业链,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让农民的手工技艺开出“致富花”。
“我们生产的手制古筝,每台销售价格在5000元至3万元不等,年可销售2000多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益。”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夹河赵村溱湶古筝加工车间,负责人覃起韩介绍,该车间常年安置当地20多名村民就业家门口,生产的古筝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依托非遗、传统工艺等“手艺”大力发展手造产业,推动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小手艺”做成了“大产业”。截至目前,牡丹区依托裘皮加工、牡丹刻瓷、曹州面塑等丰富多彩的“指尖技艺”,已培育发展出10多家“手造”规模企业、200余个“手造微工厂”,带动当地2万余村民就业增收,特色手造产业成为加速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不仅山东,河北也从保护传承民间手工艺、促进农民增收出发,让农民立足特色手造产业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创业和就业,进一步拓宽致富路。其中,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根据宫灯制作工艺进行了精细分工,有的村民专门制作宫灯骨架,有的村民专门承揽组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促进了制作效率和收益的提高。保定市顺平县引导妇女在家中从事手工草编工作,以制作草编、箱包、手工布鞋等为就业方向,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工艺发挥了凝聚情感、承载乡愁、美化生活、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的重要作用,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当中,已有不少农村特色手造产业已经实现从“小散乱”到“产业化”的转变,并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其产业化发展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责编:申佳平、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