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3:57:41 来源: sp20241115
家乡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名的城市。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明正统年间,永川县教谕诸华曾有诗赞曰:“流成永字三江秀,汇入碧川万顷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从位于黄瓜山下的永川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永川城郊一所乡村小学任教。那时,流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我也有一辆自行车——重庆生产的五洲牌加重自行车,车铃声的音节是隔开的,按一下,响一声,声音清脆。
骑自行车,最大的好处就是想走就走,最尴尬的事情则是:平时人骑车,有时车骑人——遇到烂泥路,泥巴把车轮裹得严严实实,实在转不动了,只得扛起车子走。
我在那所村小工作了十二年,那辆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年。
终于,学校建起了教师宿舍楼,我如愿分得一套新房子。于是,抽一个周末,我与妻子进城买家具。我们选中了一套组合柜,还有床,都挺大的,如果租货车送到学校,价格贵,有点舍不得。我便和妻子商量,借了一辆人力板车,两轮,双杠,我在前面用力拉,妻子在后面用力推。
这是我平生唯一一次拉板车的经历。老把式告诉我,拉板车,上坡要绷住,下坡要稳住。意思是,上坡时要绷紧拉绳,下坡时要把车撑住,否则,就会滑车,后果不堪设想。一套崭新的家具,放在板车上,就是家的一部分。尽管我拉得大汗淋漓,但想到马上就要住进新房子了,心里就美滋滋的。
现在,我曾工作过的那所学校,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兰亭小学,校园环境优美,根本找不到昔日的模样了。
1997年,我考录到永川日报社工作。虽然进了城,但城里没有住房,家仍然在原来工作的学校里,相隔将近二十里路。乘车不方便,骑自行车又太费力,我便买了一辆摩托车——重庆生产的建设摩托。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算得上是飞跃了。每当下班骑着摩托,行驶在回家路上,我都会生出一种“我心飞翔”的感觉。
之后,在城里租房住,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再之后,单位集资建房,新房距离办公室,步行也就十来分钟路程,于是我自然开始了“绿色出行”。美中不足的是,就环境而言,远不如现在的小区。
先前,永川远没有扩展到现在的规模,单位与住家都在永川老城,紧邻区委区政府。后来,区委区政府驻地东迁新区,永川新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几年时间,宽阔的道路、崭新的小区、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陆续建成。
我所在的报社也搬到了新城的汇龙大道。从住家到单位,差不多要跨越新城与老城,路途一下子又变得遥远了。于是,我想到了买车。我的第一辆小汽车是手动挡的轿车。那时,永川新城的街上车辆还不多,路上宽阔敞亮,没有塞车、拥堵之说,远不是现在这样的车水马龙。
虽为故乡人,疑是故乡客。永川城市发展之快,甚至让老永川人也有点不敢相认。有一天,驱车在新城跑,我竟然迷了路,不得不在“家门口”开启了导航模式。
把家搬到新城去,是几年后的事情了。新家安在兴龙湖畔,站在十六楼阳台往外看去,茶山竹海就在不远的地方,一线青黛绵延横亘,让人顿生山河壮丽之感。近处的兴龙湖公园尽收眼底,不远处神女湖公园的茶山神女雕像清晰可见。环顾四周,处处都似画框里的绝美风景。
尤其是那些美丽的城市公园,每次看到它们,我的心里就会生出一些感叹来:多好的湖景花园啊,你享受它们,它们便是你的;你忽视它们,它们也就与你无关了。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早晨,我都会独自出门,沿着临湖步道步行一个小时。偶尔,择湖边的亭子,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感受时光的恍惚与惬意。
从兴龙湖边的十六楼住房望出去,还可以看到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这是永川新城里最具有科技感与青春活力的地方,正激荡着我的家乡发生神奇蝶变。如今,永川已成为中国首个实现无人驾驶商业运营的城市,正加快建设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科技影视城。“让大数据永远川流不息”,似乎成为“永川”地名新的寓意。
如今,我已经有过好几辆小车。想起曾经的自行车、摩托车出行经历,我的心里就会涌起满满的幸福感。
在永川,车轮的转动,伴随着生活的变迁。我从一辆加重自行车,到拥有自己的私家小汽车,这中间的变化,正是永川蝶变的一个缩影,也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历史见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9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