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37:00 来源: sp20241201
上庄村村民护砌地头的水渠。
装载机在整理地块。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张志锋摄
河北省涞水县,拒马河河滩上多了忙碌的村民。记者再次探访去年受暴雨洪涝灾害较重的三坡镇。
三坡镇上庄村有农户108户,许多人靠种地生活。“马上要种玉米、豆角,得赶紧先把地‘造’出来,不能耽误农时。”上庄村农民董春科用袖子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操起铁锨挖土。
“造地”是咋回事?
去年夏天,当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洪水把拒马河河滩上的玉米地、菜园子等冲毁,表层土被洪水卷走,剩下一地石渣等杂物。
“山里人跟地最亲!”上庄村党支部书记任全利说,村子地处太行山区,土薄地少。去年洪水刚退,大伙儿不等不靠,立马干起来。村民把院子里、街道上清理出的淤泥堆在村头平地上,为来年造地备用,“一直干到11月才歇工。”
“为了不误农时,今年正月十五刚过,我们结合县里‘民生服务日’活动,引导村民覆土造地。”三坡镇一名干部刘晶说。山里缺土,村民见到土就“捡”回来,把修路挖出来的土也“囤”起来。
“造地”现场,热火朝天。推土机、装载机在前面开路,平整河滩。10多名村民跟在后面清理石渣等杂物,打碎土块,把地“刮”得平平展展。
董春科一锨一锨铲土,把土铺开,有40多厘米厚。“土铺得厚实,庄稼长得壮。”董春科有1亩7分地,年年种玉米,“山里‘造地’像燕子垒窝一样,特别不容易。”
天气回暖,几趟忙活,有的村民开始冒汗。
董春友是泥瓦匠,他搬起石头护砌地头的水渠,“哪怕像草帽大的一片地也舍不得丢,能种些土豆。”
“村里已经造地50多亩,今天按人口分给各户,先种土豆、豆角。后续再恢复200亩,可以种玉米。”任全利说。
离开上庄村,沿河来到龙门乡龙门村,一些村民在村口山坡上修复土地。村民王定国有1亩多地,在坡上分成3片,最小的一片只能站下3个人,地边石堰被冲出两个豁口,他把散落的石头捡回去砌好。“堵上豁口,就能保住这3片地,赶在4月底种玉米。”全村已修复80多亩土地,村民备好了玉米种子,“大伙儿憋着一股劲,把去年的收成扳回来。”
从三坡镇到龙门乡,拒马河两岸,随处可见机械穿梭,村民们正忙着“造地”复垦,一幅春耕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今年春耕,三坡镇等山区乡镇带头修复水毁耕地,三坡镇、龙门乡已造地、修复土地600多亩。涞水县其他水毁较轻的土地已修复2000亩,可以播种。”同行的涞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后续将继续修复水毁耕地,让农民有地可种。”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3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