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评价火爆的“向上社交”?

发布时间:2024-11-14 14:46:31 来源: sp20241114

  据1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期“向上社交”一词热度颇高,教大学生“向上社交”甚至成为许多博主必用的“吸粉”利器。在他们的描述中,“向上社交”是一种突破圈层、扩展人脉、打破信息壁垒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

  那么,究竟是鼓励自我成长,还是如“向上社交”那般强调他人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向上社交”又是否太过功利?今天,我们选取两篇读者来稿,供大家探讨。

  “向上社交”只是必备生存技能

  或因信息偏差,或因缺少经验,或因年少懵懂……有时候,很多耽误了进步年轻人不是能力不济,仅仅是因为“缺乏引导”。这般现实下,“向上社交”引发共鸣便不足为奇了。

  类似的案例,其实早已有之:2016年,清华北大两名学生退学后重考再上北大的新闻引发关注,他们之所以选择重考,均是因为对之前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如果说,他们能早些“向上社交”,跟学哥学姐们打交道,跟相关的职业规划老师有来往,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从这来说,“向上社交”只是一种突破圈层、扩展人脉、打破信息壁垒的手段与方式,它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生存技能。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也显示,超六成受访者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超7成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这些现实都证明一点,“向上社交”必要且迫切。毕竟,人生有些弯路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找好“人生导师”。

  “向上社交”受关注的背后,其实也映照出我国生涯教育的短板。这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在美国,系统的生涯发展项目要由专业工作者、父母和社区代表共同组成团队,所用的材料也要跟学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经过生涯教育后,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便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

  国内也已意识到问题所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就建议“教育部门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的培训力度”。在实践方面,南昌市教育局前不久印发了《南昌市加强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所普通高中至少配备1名专职生涯教师。

  如果生涯教育足够完善,“向上社交”就会成为一个伪命题。理性地说,“向上社交”所依托的还是个体的实力与能力,只是锦上添花之举。这方面的功能,生涯教育完全可以“替代”,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从这来说,关于生涯教育的顶层设计应及时出炉,并覆盖到大中小各个层次,同时将课程具体化、规范化。可以预期的是,如果生涯教育成必修课,有利于避免学生们因升学信息不足而造成的风险,也有助于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更加安心地学习。既然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已成社会共识,那各相关方的行动便应更加迅速,更好地推动其落地生根。

  人生是一趟远行,需要各种“攻略”加持。对学生们来说,“向上社交”和生涯教育,都是他们的“人生攻略”,只不过相比起偶然性的“向上社交”,必然性的生涯教育更具价值。对各相关方来说,都应积极努力推动生涯教育成为必修课,用其来点亮孩子们未来的路。 龙敏飞

  “向上社交”更需以诚相待“非功利”

  2022年,美国作家美帕特里克·金出了一本书叫《向上社交》。书中提出,厉害的人都是擅长向上社交的,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要进步,一定要跟比自己更厉害的人交流才会进步。

  比自己厉害的人,要么行之在前,要么已经历了风浪,无论是经验还是资源,都比后来者更为丰富。“向上社交”可以获得经验分享,就像和高手在一起训练,会让自己的能力很快得到提升。“向上社交”对于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异常关键,比如他们在遇到困难或陷入迷茫时,可以在师兄师姐的引导下走出来,避免陷入自设的情绪中难以摆脱。

  不过,社交是一门学问,既讲求技巧更追求内涵。别人为什么要与你交往,比你厉害的人为什么要帮助你,总的原则还是要靠实力说话。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不断成长,拿可以足够强的个人能力获得别人的欣赏,至少要让人看出你具备“扶一把”的价值。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陈武认为,个体应“增强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自身社会性发展,进而建构持久的成长资源(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等),获得自我成长的动力”,对如何做好“向上社交”具有指导性。

  另一方面,“向上社交”还需要以诚相待,用真诚换真心而不能过于功利,否则别人会因瞧不起你而拒而远之,而网络上那种营销式的“向上社交”网红博主,他们可能是借此制造焦虑,靠贩卖话术或套路来获取利益,既无法真正起到帮助作用,甚至可能产生误导,影响个人的成长。

  “向上社交”其实是对优质资源和人脉的索取,是利用别人的影响力来搭“顺风车”,因而要增强个人的主动性,并保持足够的真诚。很多人之所以社交不成功,同时也会陷入社交恐惧中,就在于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自设的舒适区中难以走出来。

  大学生“向上社交”抛弃功利才有助于成长,在先做好自己的同时,尝试去寻找各种机会,创造与比自己厉害的人接触的契机。在社交的过程中,要让人看到足够的诚意和良好的人品,是一个可靠并值得帮助的人。同时,更要懂得感激和回报,让人感到帮助你会实现共赢。

  总之,在自己不够强大,向比自己强大得很多的人靠拢,对个人的社交能力是一种考验与锻炼,因而需要掌握大量的社交技巧。同时,考虑到大学生并不具备足够的社交能力,学校不妨通过平台创造一些机会,让大学生在“向上社交”的过程中尽快得到成长。

  (扬子晚报 唐伟)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