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在宁德:聆听年轻干部讲述“调查研究下基层”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1 20:35:26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宁德11月21日电(张钰惠)近日,“四下基层”主题采访活动来到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坂中村、福鼎市柏洋村和福安市下岐村,聆听年轻干部在践行“调查研究下基层”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这些年轻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生产生活,将青春奉献给基层和群众。在他们的讲述中,一幅幅朴实而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缓缓展开,闪耀着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传统的光辉。

  陈艳:“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没有办法被取代”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些乡村存在人才紧缺、干部群众能力素质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制约乡村发展。同时,乡镇(街道)、县直机关一些干部不缺学历但缺经验,不缺理论但缺实践,不同程度上存在对基层情况不熟悉、贴近群众不够等问题。基于以上考虑,古田县在深入调查思考、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打造“四下基层”实践基地,组织年轻干部开展“四下基层”实践活动。

  作为“四下基层”实践活动优秀学员代表,陈艳与古田县坂中村村民有着不解之缘。陈艳驻村期间正值汛期,她在村里发动所有村民不要外出,有时陪着村干部24小时值班,有时在村民家中做一些室内活动,例如学做用竹子编成的锅刷,村民们吃什么,她就吃什么。汛期结束后,陈艳跟着村民上山,帮他们采摘杨梅、银耳。

古田县“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学员与村民们同劳动。“四下基层”实践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古田县“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学员与村民们同劳动。“四下基层”实践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陈艳当过大学生村官,在乡镇和村子里有过长达9年的工作经历,基层经验比较丰富,但即使如此,她也从未感受到自己与老百姓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曾经,村民们跟她交流时,会称呼她为某干部、某领导,而现在,村民们会亲切的称她为妹子。“现在我可以叫一个村民和我一起跳广场舞,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陈艳感慨道。

  陈艳表示,实践活动给学员带来了三点变化。首先,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更加牢固,尤其是一些“三门干部”(从家门出来就进了校门,从校门出来就进了机关门)开始了解农村情况,树立起群众意识。其次,对一线工作法的体会更加深刻,“干部到了基层和群众一起坐下来的时候,才会知道无论时代怎么进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是没有办法被取代的”。最后,对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了基层,才会发现所有工作是一步一个脚印做起来的,每一个干部都不可能在自己的任上做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有也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自实践活动在坂中村开展以来,学员们参与入户走访,力所能及地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如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帮助农户采摘银耳、激活电子医保、辅导留守儿童功课、惠民政策宣传等,为坂中村农户增收约20万元,村财增收约6万元。2021年以来,古田县累计开展5期“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实现103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全覆盖”。

  刘端斌:“基层的问题,不到基层是不知道的”

  在福鼎市柏洋村,“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恒心、为民有爱心、团结有诚心”的“五心工作法”是一项优良传统,31岁的原柏洋村第一书记刘端斌在任期间就对这一工作法有着深刻领悟。

  柏洋村东临国家重点工程宁德核电站,西邻省级工业园文渡项目区。时任第一书记的刘端斌曾与核电站的产业工人一起同出同入,他回忆起,工人的一句话让他很感动。“他说,我们核电的人都是‘漂’的,这个漂不是指做事不踏实,而是漂泊的人,哪个核电站需要维修,他们就过去支援,但在宁德、在福鼎,他们有归属感,两个地方的核电站同时大修,别处价格更高,也宁愿来这里。”

  刘端斌谈到,一些核电站比较偏远,产业工人每天在核电站里劳动,没有生活气息,而柏杨村有集镇和公园,工人们休息的时候出来逛一逛,也村民们交流一下,是一种心理的排解。

  在任期间,刘端斌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柏洋村创建文明城市,有些群众在天气好时拿两个板凳往公园里一放就开始晾衣服,他们会觉得晒一下没关系,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收一下就可以了,但这对公园的美观有所影响。再比如,在建设美食街的过程中,群众觉得自己只是做一些小生意,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但在路边摆摊存在安全和环保隐患。

  刘端斌提到,为保障美食街的安全和环境,村里设置了一个临时摆放点,在建设的过程中,向摊贩和村民了解情况,大家坐在一起,聆听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后续,一些摊贩还搬进了美食街的店面里,一方面不需要再像从前那样与城管“斗智斗勇”,另一方面也可以给顾客提供更好的环境。

柏洋村美食街。
中新网
张钰惠 摄   柏洋村美食街。 中新网 张钰惠 摄

  “坐办公室的时候,项目报批的材料递过来,我只知道这个字眼,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遇到难处了就报给市领导,找相关部门。下到基层后,才知道项目报批是干什么的,会遇到什么问题,问题是怎么产生又是怎么解决的。”刘端斌谈道,基层一线的问题,不到基层是不知道的。

  2022年,柏洋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等荣誉。

  陈凌:“光说道理没用,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是怎么做的”

  “家连着船,船连着家”,曾经的福安市下岐村船民被称为“连家船民”。1997年,下岐村三年建房339幢,全村511户2310人连家船民搬迁上岸,至此告别了漂泊生活。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陈凌就是连家船民的后代,2018年,30岁的陈凌听说村里需要人才回乡工作,毅然辞去企业工资丰厚的工作,返乡投入乡村振兴工作。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村委在动员他回乡发展时,希望他能将村庄规划知识运用到下岐村的建设中。他刚上任时,村里人觉得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回到村里工作,说话力度不大,没有什么威信。但村里人都是他的长辈,陈凌了解他们的需求,能够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与他们更好地交流。

  “船民从渔船上下来,住上楼房之后,肯定会遇到一些新的事情,从我2018年上任到2021年当上党支部书记,下岐村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陈凌回忆道,村里的休闲长廊曾经是一片垃圾场,村民十几年来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沉淀在里面。意识到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后,村委先发动党员清理垃圾,因为村子依山而建,车子进不来,只能人工挑到路面上去。

  “光说道理没用,要让村民们看到我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才能被带动起来。”陈凌谈到,村干部和党员先动起来,村民就会自觉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久而久之,村里的卫生环境和村民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

下岐村风貌。
中新网
张钰惠 摄   下岐村风貌。 中新网 张钰惠 摄

  陈凌还谈到,在下岐村改造过程中,政府部门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当时,市财政局的一个干部入驻下岐村,帮助下岐村争取资金,推动了下岐村的道路、浮桥、安置房及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农业农村局会对下岐村进行定期走访,以村委为媒介,向村民代表了解各项目推进情况及相关问题,是否需要市级层面来协调解决。

  除卫生环境外,下岐村的经济发展也卓有成效。据陈凌介绍,目前下岐村的“海鲜街”项目一期已经全部招商完毕,商铺主要从事海鲜酒楼、海鲜批发销售、海鲜文创等,共有19套店面,面积2300多平方米,一年为村财增收50万元。在海鲜街建设过程中,乡村振兴资金和村集体资金共同承担资金来源,以下岐村、下白石村两个产业强村,带动8个产业薄弱村共同建设一条海鲜街。此外,养殖、捕捞和打桩等特色产业也是下岐村的增收主力。

  2022年,下岐村人均纯收入从上岸时的不足千元提升到30360元,村财收入133万元,被誉为“闽东沿海船民上岸第一村”。下岐村的致富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