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02:46:19 来源: sp20241102
正月初一12时,经过一年多的改陈升级,首都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首日吸引了4000余名观众参观。一层礼仪大堂的景德街牌楼前,新布设的龙年文化艺术装置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打卡。以此为起点,观众走进焕新亮相的基本陈列展、老北京民俗展,在展厅里“寻龙”,感受浓浓年味,体会传统京味。
基本陈列展“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上,“文明曙光”“建城之始”“北方重镇”“建都之始”“大都肇建”“都城典范”“京师繁华”“古都破晓”8个单元率先开放,展出1100余件(套)文物。“得知首博重新开馆的消息,我和老伴儿第一时间约了票,就想看看重新布展升级的北京通史陈列。”观众贾建中退休后曾在博物馆做过志愿者,他认真欣赏每一件展品,收获颇丰,“伯矩鬲、堇鼎等‘镇馆之宝’都集中展出来了,真是大饱眼福,看得挺过瘾。”
展厅里,一批龙元素文物备受关注。“这是铜坐龙。我们之前见过的龙都是趴着的,蹲坐的龙比较少见。”在一尊金代的铜坐龙前,观众李先生为8岁的女儿详细讲解着。他说,他们一家三口都对北京历史文化感兴趣,在大年初一到首博“寻龙”,“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
这件文物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9件金代铜坐龙之一,出土于金中都大安殿遗址。这条造型别致的“龙”看上去颇有气势,算是金代龙的“标准像”:龙呈弓身踞坐之势,龙首猪嘴,眉宇清晰,泰然若定。专家介绍,金代皇帝多倾慕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象征的龙也因此成为当时的王权象征之一。
近年来北京地区的考古新发现也在展厅露脸。一件出土于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的圉方鼎,鼎颈部刻有一首双身龙纹,同时表现了龙的正面和两侧,展现出古人的巧手与智慧。专家介绍,方形铜器冶铸工艺复杂,因而方形铜礼器是商周高级贵族权力与身份的象征。此鼎器盖可倒置做浅盘,器盖内、器腹内铸有相同铭文,“休朕公君,燕侯赐圉贝,用作宝尊彝”。这件文物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的见证。
历史上,龙的造型演变历经多个阶段,体现了龙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不断发展的趋势。展厅中,嵌宝石龙首金带钩、琉璃三彩镂空龙凤纹熏炉、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尊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特点的龙文物也悉数亮相。
很多观众专门到博物馆里找年味。走进“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观众们在“四合院”里串门儿,感受老北京的岁时节俗、传统美食、旧时风物、人文景观等。“春——料峭寒中喜迎春”展厅里,一水儿的红窗花、红对联,透着浓浓年味。观众吴女士带着一双儿女看展,她说:“带着孩子们在博物馆里度过一个文化年,充满了喜气洋洋的仪式感。”
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李祺瑶 文并摄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