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6:25:59 来源: sp20241206
解决好政绩观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交出人民满意答卷。从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还不够端正,犯了“政绩冲动症”,此类状况必须好好治一治。
做“假样子”、摆“花架子”、耍“嘴皮子”,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缘于价值观的扭曲和权力观的错位,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必须从根子上加以解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员干部要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正确处理“对上”和“对下”的关系,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脱鞋上炕盘腿坐”,摸准百姓急难愁,走村入户听取人民期盼,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切实把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与广大干部群众意愿融合起来,不“铺摊子”,不“撂挑子”,凝心聚力增进民生福祉。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改革发展往往有其内在连续性和长久性,需要几代人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容不得频繁“换赛道”“抄近道”。有的领导干部迫切希望在短期内迅速“脱颖而出”,不愿意“跑接力赛”,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新官上任后另起炉灶,“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很容易贻误机遇,迟滞当地发展的脚步。据媒体报道,某市一开始提出“工业兴市”战略,主要领导调动之后“另辟蹊径”,改提“旅游兴市”战略。随着班子调整,又重回“工业兴市”战略。由于产业“走马灯”、政策“翻烧饼”,导致当地的发展迟迟不见起色。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只有根据每个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以及优势、短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意见和多方论证,锚定一个发展靶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做成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大概率劳民伤财,“竹篮打水一场空”。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个干部的政绩好不好,不仅要看其在任时的功劳成绩,更要看他离任后的群众口碑。要深刻认识把握“潜绩”和“显绩”的辩证关系:“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从“潜绩”到“显绩”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党员干部既要对群众呼声高、必须马上就办的事情,雷厉风行抓落实,把显绩做到群众心坎上。也要对那些事关长远、事关基础,短期内难以见效的任务,立足长远发展,保持历史耐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夯基垒台,积厚成势,为事业发展打好铺垫、留出空间。当然,不管是显绩还是潜绩,都得是真绩,必须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避免“政绩冲动”,杜绝“政绩注水”。
只有从思想深处弄清楚“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重大问题,在“有我”中建功,“无我”中奉献,在舍弃“小我”中成就“大我”,尊重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把老百姓关心的事办好,才能真正为群众百姓造福、为民族复兴担当。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冯欢(枣阳市委组织部 )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