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60岁老农转行“生态义警”

发布时间:2024-12-05 15:26:35 来源: sp20241205

原标题:四川大竹:60岁老农转行“生态义警”

  今年60岁的黄兴荣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镇莲花村3组村民。2021年,外出务工多年的黄兴荣回到家乡,闲不下来的他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再次担任村里的护林员。

  黄兴荣居住的莲花村3组位于铜锣山中段,属于大巴山系的支脉。当地山高林密,森林资源丰富,村民们背靠大山,生活无忧。“居住在山上的村民,尤其懂得保护山林的重要。”黄兴荣说:“父辈祖辈时常教育我们,取用有度才能延绵不绝,让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大山的馈赠。”

  黄兴荣对家门口这片大山有着深厚的情感,早在36年前,他就是生产队的护林员。“那时候山上乱砍乱伐、偷猎的现象时有发生,生产队组织的护林队伍协助公安机关破了好几个案子呢!”谈起当年,黄兴荣至今充满自豪。

  36年后,再任护林员的黄兴荣还多了一个光荣的身份——大竹县“巴山生态义警队”的一员。

  大竹县属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在此划下“川”字。这里气候适宜,植被繁茂,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全县森林面积62.25万亩,森林覆盖率27.31%;林地面积43.34万亩,以白夹竹为主的竹林资源达16万亩,蓄积量147.3万立方米。

  面对如此广袤的林区和海量的林业资源,在2020年森林公安完成转隶后,当地生态警务信息衔接不畅、打击质效不强、资源整合不优的短板日益显现。一支有别于传统综治队员、满足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服务于公安机关线索摸排、涉林矛盾调解的“巴山生态义警”因此而生。

  2021年初,彼时“巴山生态义警”还未正式成立,大竹县森林公安大队在文星镇率先探索成立了“巴山生态义警”小分队。文星镇方斗村党委副书记练琼成为这支年轻队伍的一员。

  “我们村有8平方公里左右的辖区面积在铜锣山林场范围内。”练琼说,在“巴山生态义警”成立前,林场只有2名专业护林员,即便镇村干部时常义务巡林,林区也面临着的“各自为战、沟通不畅、技术手段不足”的管理困境。

  2021年6月,铜锣山林场发生火情,村民向练琼提供火情信息后,“巴山生态义警队”迅速行动。无人机确定火情位置、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周边力量支援……300余名抢险力量在1个小时内全部集结到位,经过3小时奋战,成功扑灭火情。时至今日,这支汇集了村组干部、护林员、志愿者的“巴山生态义警队”小分队已成为文星镇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

  “巴山生态义警”一战成名。2023年,大竹县印发《巴山生态义警队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动员乡镇干部、护林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600余人组成“巴山生态义警队”,组建明月山、百岛湖、黄滩河等31支巡防队;在全市率先成立“巴山生态义警”协会,设计义警队旗帜1面,配套制作工作牌、专属帽子臂章600余套。此后,活跃在竹乡大地上的“巴山生态义警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在林区甄别偷猎分子使用的捕猎工具……”10月11日,在大竹县东南派出所的会议室里,退休民警江水泉正在给新入列的“巴山生态义警队”队员讲解打击非法捕猎的知识。

  作为森林公安退休老民警的江水泉从警30余年,业务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退休后,他接受森林公安大队邀请成为“巴山生态义警队”的辅导员。在他看来,“巴山生态义警队”是森林公安警务工作触角的延伸,更是警民一家亲的宝贵桥梁。

  “‘巴山生态义警’战时是‘生力军’‘巡防队’,闲时是‘宣传队’‘调解员’,充分体现了警民融合、群防群治的宗旨。”江水泉说,自正式成立来,“巴山生态义警”已向公安机关提供有效线索50余起,帮助调解纠纷100余起,排查治安隐患300余个、安全隐患20余个,代办各项便民服务事项500余件。

  “现在大家都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兴荣说,再次回村担任护林员以来,莲花村没发生过乱砍乱伐和偷猎野生动物。他乐呵呵地说:“去年,镇上的年轻人组织了30多人加入‘巴山生态义警’。现在巡山护林都是年轻人干,他们还会用无人机。像我这样年纪大的,只能干一干值守进山卡口的‘闲差’啰。”(程一凡)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