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中法建交60周年丨这座“隐匿”于村落的古建,因何吸引中法携手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05 09:12:28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社 西安5月5日电 题:这座“隐匿”于村落的古建,因何吸引中法携手保护研究?

  ——专访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郑丽丽

   中新社 记者 阿琳娜

  坐落在西安市鄠(hù)邑区一个小村落的公输堂,外观平平、与明清时期当地民居别无他样,内部建筑却“别有洞天”,有“中国古代建筑微缩艺术的绝唱”“小木作雕刻艺术瑰宝”之称,也是体现宋代《营造法式》中“天宫楼阁”的孤品实物。

  历经六百年历史洗礼,这座“隐匿”于村落的微缩古建透着岁月痕迹,亟待保护。近年来,中法合作进行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修复研究,也让公输堂被更多人关注。近日,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郑丽丽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就公输堂及其保护情况进行解答。

视频:【东西问】这座“隐匿”于村落的古建 因何吸引中法携手保护研究?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一座占地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古建,为何有古代“小木作雕刻艺术瑰宝”之称?它有何独特之处?

  郑丽丽: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祁村的公输堂原名源远堂。据传创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公元1424年),历时约11年建成。

  公输堂原有建筑依次为木牌楼、照壁、山门、前殿、中殿、正殿。现仅存一座正殿。正殿面阔约10.5米,进深约9.5米,高约6.1米,占地面积不到100平方米。

图为公输堂。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供图

  公输堂外观造型为硬山灰陶瓦顶,不施斗拱,这种形制常见于明清时期普通民居。内部结构空间被一分为六,沿北壁和东西山墙又分布有佛道帐二十三间(现仅余十四间),自上而下分为藻井、“天宫楼阁”、穿堂等。

  明代能工巧匠采用宋代小木作传统工艺技术,在《营造法式》“天宫楼阁”图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仅有的方寸之地,将庞大的建筑群按实际大小的三十分之一浓缩于穿堂构架之上,形成高悬于空中的“天宫楼阁”。

  公输堂内各室顶部分别有斗四藻井和斗八藻井。藻井下为不同造型的“天宫楼阁”,有三重楼、重楼、角楼、单檐阁等。每层楼阁均面阔三间,柱高最大为50厘米,最小为11厘米。楼与楼、阁与阁之间用飞廊连接。每层楼阁又是一个独立整体。

图为“天宫楼阁”局部。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供图

  精巧繁复的斗拱由上万个构件组成,其结构方式相当于格板套合的箱体结构。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的斗拱,既坚固又轻巧,整体性能好,不易变形,很难拆除,这也是天宫建筑历经六百年沧桑岁月没有倒塌的主要原因。

  公输堂小木作被誉为小木作艺术的殿堂。它以箱体结构为穿搭方式,将精雕细刻的木构件结合成“天宫楼阁”。楼阁的宫窗只有半厘米厚,轻如蝉翼,薄似书页。门楣上有龟纹、回纹、金钱纹、万字纹等各类图案,有牙雕之感。天宫下部的挂落、飞罩、地霞、门额、格扇等部位,分别用圆雕、平雕、镂空雕、浮雕等手法,雕刻了莲花、卷云、如意等图案。

图为“天宫楼阁”的门窗。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供图

  此外,公输堂内遍饰彩绘,彩绘原料由各种矿物颜料和赤金等调配而成,使得彩绘色彩丰富,层次感强,且不易褪色。

  公输堂彩绘的作画方式更是讲究,以旋子彩画为主。根据古建筑专家的研究,公输堂彩画中用到了“紫龙罩”和“拨金”的独特工艺。“紫龙罩”据说是在彩绘画表层涂上类似清漆的物质以达到保护的目的,该工艺在清末已失传。拨金工艺常用于泥塑,用在建筑物上较为罕见。这种工艺要先在预定的彩画部位贴上金箔,再在金底上彩绘,之后使用工具将金色部分剥出来,呈现出想要的整体图案。此工艺的制作过程需要精准拿捏轻重,若手轻则不露金,手重则剔掉金,因此十分考验工匠的技法。公输堂彩绘地仗(即底子)厚度仅一毫米左右,由于很薄,不易起皮脱落,也是彩绘历时数百年依旧完好的一大原因。

  公输堂内雕刻之“精”、结合之“巧”、造型之“绝”、彩绘之“细”为古之少有。东次间内室门框上,雕刻一副沥粉贴金楹联云:“法堂巍巍雕刻若得公输巧,圣像翼翼彩绘似有道子能。”这是对公输堂高超雕刻和彩绘技艺的真实写照。

   中新社 记者:公输堂目前的保存情况如何?为何对公输堂的保护修复需慎之又慎?

  郑丽丽:经鉴定,公输堂木作多是由杨木、松木等杂木制成。目前,公输堂木构件多数保存良好,能有如今的保存状况,应是得益于古代工匠的制作与处理工艺。

  但历经数百年,公输堂顶部“天宫楼阁”及藻井的支撑部分有严重歪闪,局部木构件存在脱开、断裂现象,地面返潮极为严重,隔扇门底部与地面青砖接触部分出现重度糟朽。

  此外,经过多年风吹日晒,公输堂“天宫楼阁”、斗拱、穿堂等部位的油漆彩绘均有脱落,部分还发生霉变,存在“木材白腐”“木材软腐”与虫害等生物病害问题,亟须进行维修保护。

  20世纪80年代,户县(现改为鄠邑区)政府开始加强对公输堂的保护,如划定公输堂的保护范围,砖砌保护围墙,补修格子门,修建排水道等。

  2014年,为加强公输堂的保护与管理,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自此,公输堂有了专门的保护与管理机构,公输堂文物保护进程加快。

  公输堂被誉为“小木作雕刻艺术瑰宝”,仅“天宫楼阁”这样的小木作宫殿群,就由至少10万个零部件靠榫卯连接。眼下,对本体的任何拆移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加之一些零部件极其精细等原因,对其保护维修必须慎之又慎。

图为公输堂内顶部。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供图

  目前,公输堂维修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即将进入本体维修的实质性阶段。

   中新社 记者:中法专家在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方面的合作,对公输堂的保护有何意义?

  郑丽丽:中法在公输堂保护方面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年,双方签署了《关于陕西省文物局与法国遗产科学基金会合作备忘录》。

  在2017年举办的“交流与互鉴︰中国—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中法专家分别对《公输堂维修工程历年维修设计》《公输堂木质结构和元素》展开汇报。同年,在北京,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法国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开展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合作项目,内容包括公输堂古建筑油饰彩画传统工艺研究、彩画粘合材料研究、建筑木材树种研究等,该项目被列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

  之后,法国专家多次赴公输堂现场考察,并与陕西方面就保护研究进行洽谈、交流。中法双方的合作,在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果。同时在合作期间,双方也都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举办了中法公输堂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培训班。

  2023年4月,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开发领域的双边合作。其中就包括公输堂合作项目。

图为公输堂小木作局部细节。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供图

  公输堂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中法在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方面的合作,促成中法两国专家携手为古建保护贡献智慧与力量,将让公输堂得到更好保护,同时也加快推动陕西与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技术和方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促进提升中法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完)

  受访者简介:

郑丽丽。受访者供图

  郑丽丽,西安市鄠邑区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馆员、办公室主任。先后参与和推进《公输堂维修工程项目》《公输堂消防升级改造项目》《公输堂安防工程》《公输堂汛期抢险项目》等工作,2019年10月作为中方学员参与中法联合举办的“公输堂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培训班”。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