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黄河保护发展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2 03:23:31 来源: sp20241122

【学习进行时】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先后考察了安宁区枣林西社区和黄河兰州中山桥段,了解当地优化社区便民惠民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重温总书记推动黄河保护发展的故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及黄河上中下游9个省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这是2023年8月28日在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拍摄的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苗秋闹 摄

这是2023年8月28日在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拍摄的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苗秋闹 摄

黄河宁,天下平

河南郑州黄河博物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被海内外观众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展厅参观,不时驻足端详陈列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和图片图表,就有关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在“千秋治河”展厅一幅黄河改道图前,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摇摆不定的流线如厉鞭抽向大地,给百姓带来苦难。

“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总书记深刻思考着治黄与治国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古时决口相距最久的一次是什么时候”,讲解员回答说,是东汉时期,大约30年没决口。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实现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25年不断流。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

2019年9月18日上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国庆前夕大家都很忙。再忙,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认真研究一下,党中央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

“我们都把黄河称为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总书记的一番话,道尽黄河之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年6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黄河吴忠市城区段了解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2020年6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黄河吴忠市城区段了解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宁夏提出殷切期望。

那一年,在宁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吴忠市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沿岸边步道,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听取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吴忠市是宁夏引黄灌区重要区域,黄河穿境而过,流经吴忠69公里。

在这里,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宁夏各族人民。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在黄河水滋养下,宁夏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那次考察,总书记还来到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他登上观景塔,俯瞰园区全貌;沿着田埂走进稻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舀起鱼苗、蟹苗,放进田边水渠。

在这里,总书记强调要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采用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保护好黄河水资源。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考察,他强调,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这是2023年6月27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拍摄的汾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这是2023年6月27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拍摄的汾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2020年5月,初夏时节,汾河两岸绿意正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

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2000多年前,古人就在这里留下“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优美诗句。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流域内矿产过度开发,生态遭到极大破坏,汾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一些河段甚至出现断流。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就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总书记又专程来到汾河岸边。

当地同志汇报,太原市采取了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举措,汾河水质逐渐向好,两岸绿化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总书记频频点头:“真是沧桑巨变!太原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三面环山,一水中分’的美誉,如今锦绣太原的美景正在变为现实。”

汾河两岸,天朗气清,和风习习,远处的西山清晰可见。水面上,一些皮划艇运动员驾驶着红色小船疾驰而过。

总书记沿汾河东岸步行察看,不时驻足凝望:“过去都是忙着搞‘路桥隧、铁公机’,现在县一级都很注重城市的绿色改造,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他在听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一川清流,两岸锦绣,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2024年8月28日,丹顶鹤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翅翱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2024年8月28日,丹顶鹤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翅翱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

黄河三角洲,万千泥沙沉积带来的年轻土地,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希望。

600多种植物构成了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每年有超过600万只鸟类在此迁徙、越冬,40多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

2021年10月,在黄河入海口,总书记沿着木栈道步入湿地深处,实地察看这片动植物的乐园。

“我们这里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黑嘴鸥繁殖地,去年以来还新发现了火烈鸟、白鹈鹕、勺嘴鹬。”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这些年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湿地修复,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到这里来的游客多吗?”总书记问。

“最多的时候年游客量60万,我们限定了每天最大游客量。”

“要管理好,不能让湿地受到污染,也不能打猎、设网捕鸟。”总书记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保护黄河口湿地作为一项崇高事业,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发扬光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光增色。”

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总书记听取黄河流路变迁、水沙变化和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情况介绍。

监测中心大屏幕上,黄河口“水与鱼”的变化曲线折射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近年来,黄河口水质明显改善并稳定在Ⅱ类;与此同时,鱼卵仔稚鱼密度从每立方米3.8个增加到了10.8个。

“你们的工作很有成效,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了,大家认识统一了,也行动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欣慰地说。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投入保护修复资金13.6亿元,连通水系241公里,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治理互花米草,建成科学生态补水体系,为鸟类打造理想家园,大美湿地尽显生机。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口考察。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口考察。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黄河上中下游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彼时,黄河秋汛洪水已经退回主河槽,但从主河槽到码头绿化带10多米的“过界”痕迹依旧清晰可见。

刚一下车,总书记便问询前段时间水位最高时的水边线在哪里。

“这就是10月8日漫滩时的水边线。”在码头上,黄河河口管理局负责人手持展板,向总书记一一汇报。

码头风高浪急,总书记伸手帮助扶着晃动的展板,仔细察看,不时插话提问。

当听到黄河秋汛虽然“有惊有险”,但没有出现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总书记点头肯定。

“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直很重视、一直在思考。

三江源头,反复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秦岭深处,强调保护“中央水塔”是“国之大者”;在甘肃,首次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对宁夏,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

千秋大计,总在心头。

总书记曾谈起一段往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他原打算组织个马队视察黄河,深入调研一番,然后研究如何让黄河安澜。这个愿望后来没有实现。”

“如今我们接着做起来了。现在条件不一样了,可以坐飞机、坐火车、坐船、坐汽车。当然,走一遍不是为了仅仅看一看,而是要有思考、有想法、有部署、有行动,知行合一,做行动派!”

2019年9月,河南郑州,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正式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

2021年10月,山东济南,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策划:储学军

统筹:车玉明 李志晖

执行:万 方 王子晖 翁伟庆 邱小敏

主笔:张芮绮

参与记者:金佳绪 潘子荻 刘 淼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袁勃、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