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彩云南 | 云南巍山:“法治之花”绽放巍蒙大地

发布时间:2024-11-25 06:45:07 来源: sp20241125

  央广网大理8月24日消息(记者 费权)随着“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活动启动,8月23日,“法治光辉照边疆”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大理州巍山县,实地探访巍蒙大地如何以法治为笔,绘就一幅民族团结、边疆地区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

  法治引领和谐乡村,文明新风润民心

  此行第一站,采访团来到永建镇小围埂村。走进该村,青瓦白墙的民居,乳扇飘香的庭院,整洁干净的村道,古色古香的楹联和法治长廊……你能真切感受到村内和谐、积极、向上的村风面貌。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各式法治宣传标识和历史名人事迹,别样的景致让村子显得祥和、静谧。

小围埂村村委会(央广网发)

  作为“云南省调解能手”的马克京是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他介绍,该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内容,成立综治服务中心、网格管理中心等,并围绕建设法治书屋、法治道德讲堂、法治宣传栏等,让广大村民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法治宣传栏(央广网发)

  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彰显。2020年12月该村被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民政厅命名为“云南省第四批民主法制示范村”。

  法治小剧场“接地气”,普法宣传“活”起来

  在巍山县文华书院,一部部生动有趣、接地气的普法“微短剧”吸引了群众的目光。

文华书院(央广网发)

  “杨主任,您再不上点心这个项目就黄了。”

  “你知道一个项目落地要协调多少部门吗?可麻烦着呢,不急于一时。下一个。”

  巍山融媒以作风问题、小错不断的“杨主任”为固定角色,创作多部微短剧,通过“杨主任”违规违纪行为被查处的系列故事,剖析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根源、带来的危害以及杜绝的必要,角色设置“接地气”,案例呈现生动,群众乐于接受,相关政策法规也深入人心,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共鸣,迅速掀起追“剧”热潮。

法治小剧场展示线上普法(央广网发)

  巍山融媒体中心主任邱新跃介绍,法治小剧场依托“内容+载体”,用“小故事”说清了“大道理”,以“短、新、快”形式,有力提升了网络普法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让普法宣传“活”了起来,并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让法治元素与新兴形式交相辉映。

  目前,该中心已推出普法宣传、纪检监察、科普知识、基层治理、法律法规等各类法治“微短剧”57部,相关普法宣传产品点击量累计超过1.2亿次。

  乡音打歌说快板,奏响民族“普法和谐音”

  巍山是多民族聚居县,境内有25个民族分布,主要有汉、彝、回、白、苗、傈僳等6个世居民族。如何用熟悉的乡音把法律知识送到各民族群众心中?

以歌舞传递法治的力量(央广网发)

  在巍山古城拱辰楼广场,经常有“法治汇演”在这里上演。昨天,巍山的几只民族文艺队表演了《白族霸王鞭》舞蹈、《平安巍山》快板、《是你》声乐、《阿克哩哈》舞蹈等节目,巧妙地将普法内容融入到其中,以歌舞传递法治的力量,群众载歌载舞,现场氛围浓烈。

“法治汇演”互动(央广网发)

  巍山的“法治汇演”以民间快板小调说法、彝语汉语“双语”普法、广场舞普法、法治歌曲、诗朗诵、普法小品为主要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典型案例,面对面、零距离的方式,简洁直观地把宪法、民法典、反诈骗、妇女权益保护等晦涩难懂的法律法规知识变成接地气的“地方话”,实现了普法“零距离”,让各族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促进民族团结。

  据悉,巍山曾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4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

  近年来,大理巍山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闯出了一条特色化、接地气的普法“新路子”,让“法治之花”在巍蒙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构建法治社会、推动边疆地区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