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能动履职 内外兼修寻求保护创新“最优解”

发布时间:2024-12-16 07:11:21 来源: sp20241216

  “知识产权与创新直接相关、关系最为紧密。”

  “知识产权可以赋能和整合其他生产要素,具有乘数和倍增效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

  谈及保护知识产权与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联系,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法官们这样说。

  最高法知产法庭设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建立5年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最高法知产法庭如何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即将到来,《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最高法知产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郃中林和合议庭法官。

  激励保障科技创新

  “人民法院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郃中林说。

  记者了解到,最高法知产法庭成立后负责审理全国范围内涉及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民事、行政上诉案件。

  5年来,最高法知产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其中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8721件,垄断案件203件,共审结15710件。2023年,共受理案件7776件,同比增长25.78%;新收案件同比增长14.94%;审结案件同比增长31.55%。

  5年来,最高法知产法庭共受理专利、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授权确权行政案件3949件、审结2977件,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权属民事案件8901件、审结7610件。

  5年来,最高法知产法庭共受理涉外国当事人案件1678件、审结1198件,涉外案件数量多、影响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

  “司法保护科技创新,集中体现在技术类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结合受理的案件类型,郃中林介绍说,最高法知产法庭承担着激励保障科技创新的重大职责。同时,审理垄断案件和技术秘密案件关系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因此,最高法知产法庭审判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

  郃中林说,最高法知产法庭认真落实“严格保护、能动履职、统筹协调”的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和要求,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理念、机制、体系、管理现代化,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法治之力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司法审判工作与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二者怎样有机结合产生“化学反应”?法官们结合自身专长向记者谈体会讲感受。

  “在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中,我对种业知识产权案件情有独钟。”

  “种业知识产权案件主要是植物新品种案件。人民法院在案件裁判中保护的植物新品种,包括主要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水果作物,还包括观赏类品种。”

  “种业还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有了育种家的贡献,有了对人工选育品种的法律保护,我们今天才拥有不断丰富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良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最高法知产法庭努力以优质高效的审判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以司法之力保障粮食安全。”

  ……

  说起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最高法知产法庭第二合议庭审判长罗霞滔滔不绝地讲道。在她看来,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与促进形成种业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行政管理和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共同职责。

  罗霞介绍说,最高法知产法庭设立时就专门设立了种业合议庭,集中力量审理种业案件。此类案件数量增长很快,85%以上为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品种权人胜诉率达90%。这反映出行业维权意识和信心明显增强,也反映出我国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实力提升。

  最高法知产法庭第十六合议庭审判长张新锋告诉记者,法庭自设立以来办理了大量涉高精尖技术案件、大标的案件、涉外案件。一些案件中,当事人之间还存在系列纠纷。

  “判决不一定是办理案件的‘最优解’。”张新锋说,案件的处理结果往往关系到企业兴衰、产业发展。法官要考虑到护航科技和产业创新以及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因此,在一些案件中适用调解解决纠纷成为最优方案。

  记者了解到,5年来,最高法知产法庭办理了一批实质解纷的典型案例,民事实体案件二审调解撤诉率达37%,显著高于改革前。

  “在知识产权审判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考虑通过能动履职把纠纷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引导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合作、创新上。”张新锋说,为此,法官们常相互切磋调解“技艺”,帮助当事人在个案甚至系列纠纷中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让企业携手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传递司法价值导向

  越是靠近前沿的创新,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高,越需要司法积极、及时回应新质生产力市场化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清晰的司法边界。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如何回应这种需求?

  “5年间,法庭在种业知识产权领域形成指导性案例1件,先后发布4批共50件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罗霞说,最高法知产法庭注重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加强业务指导,主动服务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传递司法价值导向,积极指导各地法院探索符合当地种业特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

  罗霞还谈及在种业审判人才培养方面,最高法知产法庭运用“一法官一助理”、法官助理小组等综合培养模式,帮助新加入审判团队的种业“小白”快速成长为种业审判“小专”。

  最高法知产法庭第六合议庭法官孔立明告诉记者,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常常涉及国际前沿热点专业知识,法官需要了解国外最新裁判、立法动向、学界观点,阅读海量外文资料。审判团队常常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此外,法官还需深入了解国内司法、行政、产业及学界动态,法庭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沟通机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能动履职、‘内外兼修’赢得办案主动,取得良好效果。”孔立明说。

  记者了解到,为及时了解跟进国内、国际前沿知识产权保护前沿热点问题和需求,最高法知产法庭每年开展一到两项重点课题调研,每个合议庭每年至少开展一项“小切口”调研。

  郃中林介绍说,近年来,法庭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植物新品种与种质资源、中医药传统知识、集成电路、技术秘密等重点领域加强调研,相关成果有的被立法机关采纳,有的被纳入立法规划,有的转化为司法解释、司法政策。

  “最高法知产法庭以助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己任。”郃中林说,法庭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深入落实全国法院第五次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任务部署,更好发挥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职能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强司法力量,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提供更多中国智慧。(法治日报 记者 张昊)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