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20:51:58 来源: sp20241224
学生评价体系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简单的“单兵突进”可能拽不动长期以来的教学惯性。与其环环相扣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改革也要跟上。而这些改革之前,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
长久以来,绩点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就像高考分数一样分分必争,零点几分的差距关系着学生保研、出国、就业等前途命运。近日,北京大学校报发文《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生科”》,深入报道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开成绩评定试点改革、放弃GPA排名、实行“等级制”的评定方式,迅速引发热议。
不仅是北京大学,已有多所高校尝试取消绩点。值得肯定的是,这是高校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以往,在“绩点为王”的驱动下,的确会产生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教师教学理念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偏离与错位。
很多大学生为无谓的“内卷”感到身心俱疲,又迫不得已迎合众多“形式主义”的规则。有些作业明明写几页就足以说明问题,“内卷”的结果是作业堆积到几十页,就为了打动老师,拿一个高分。学生选课的标准也往往不仅围绕兴趣爱好,更要先比较各门课老师的打分习惯。
感到疲惫的不只是学生。有教师称,每到期末被学生逼着画重点,尽管他跟学生解释,学习不是为了这些所谓的“重点”,考试也不会简单考这些知识点,学生还是会指责他不负责任,并提出其他教师都是画好重点帮助学生复习。在如此僵化的师生互动中,很多很好的教学理念改革都举步维艰。
将学生评价标准的“细线条”改为“粗线条”,这是改革向前迈出的一小步,背后还有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要跑。学生评价体系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简单的“单兵突进”可能拽不动长期以来的教学惯性。与其环环相扣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改革也要跟上。而这些改革之前,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
而就评价体系而言,保证其公正可行,避免让学生转移到另一个赛道上继续“内卷”至关重要。一些高校选择更加综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如科研实践、学生工作、社会公益等,如何更为公正客观地评价这些实践成果,避免出现“花钱买志愿服务时长”这类问题,需要好好地进行制度设计。
任何评价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根据现实的反馈进行调整和完善。因此,高校可建立一个持续的评价体系反馈机制,鼓励学生、教师就评价体系进行反馈,并在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让改革的脚步更加贴近实际,脚踏实地。
(齐鲁晚报 评论员 范佳) 【编辑: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