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19:59:08 来源: sp20241222
泥土触感的“龙生九子”系列茶宠依次陈列于桌前,或盘腿而坐,或举目四顾,形态质朴而不失灵动,吸引游客拍照留念;“大运河”系列磁吸拼图花纹繁复,做工精巧,不少游客一展身手、试图将碎片拼回原状……
这是正在北京各博物馆举办的文创市集中的一幕。2024北京博物馆月“文创周”系列活动近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启幕。故宫博物院、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28家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文创精品在市集中争相亮相,为游客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交汇碰撞的盛宴。
“文”与“创”交融共生
近年来,“博物馆热”日渐升温,博物馆文创开发也呈现井喷态势,买一件文创已然成为游览博物馆后的最好留念。各地博物馆线上文创商店销量同样可观,不少文创产品月销量破万。从雪糕到盲盒,从文具到背包,从手机支架到“Q版”玩偶,既美观又实用,生动展示了博物馆文化的丰富性、历史性与趣味性。
2023年5月,首届北京博物馆月开启。作为推广传播博物馆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文创市集活动同步开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40余家博物馆和相关文博单位携本馆特色文创产品亮相,展现出博物馆文化与时代创新的交融共生。今年,北京博物馆月乘风再起,文创周活动同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启。相较于去年,此次文创周活动体系更加完备,博物馆文创产品更加丰富。
文创从消费者角度考量
在兼具“文”和“创”之外,美学价值已然成为博物馆文创越发注重的元素,往往也是促成消费的直接原因。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各大博物馆在进行文创设计时摸索出了独门绝技。比如,中国铁道博物馆立足自身的铁路文化底蕴,围绕铁道元素设计了逾三百款文创产品,3D铁路机车车辆纸模系列、铁路机车冰箱贴系列以及联名出品的“列车超人”系列等年轻态潮流文创表现突出,成为爆款,为铁道博物馆打响了名号。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文创成为喜闻乐见的文化消费品,针对不同年龄段定制文创,成为博物馆让文创持续“破圈”的妙招。例如,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国家自然博物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消费偏好,为各年龄段定制其偏爱的文创产品。恐龙、海洋生物系列玩具专为少年儿童定制,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哺乳动物系列拼插模型不仅强调动手操作,且成品外观精美,观赏性强,是年轻人群体中的“明星产品”;文创标本既保留了馆藏标本的原始风貌,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更受中老年群体的青睐。
62岁的王先生是博物馆的忠实爱好者,外出旅游逛一逛当地的博物馆已成为习惯,家中排列整齐的挂坠、摆件等便是他长久以来的“战果”。对于购买博物馆文创的原因,王先生认为,“博物馆文创承载了相应的文化,购买之后会有一种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感觉。”
以“文”化人,“创”亦有道
记者在文创市集中观察发现,博物馆文创虽有不少种类,但冰箱贴、书签、挂件、帆布包、玩偶摆件仍旧占据了“半壁江山”。对于博物馆文创的同质化趋势,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郑奕认为,究其根本在于开发或设计环节缺失、不到位,“缺乏故事和文化”。
在经历重要藏品的一轮挖掘之后,如何才能解决创意枯竭问题?走出文物圈,借助各类日常生活场景和商品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跳出传统实物产品的界限,立足文化IP资源,以科技创新、多媒体融合赋能的博物馆文创,有助于打造全新文化体验,让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形象代言人“唐妞”——作为唐文化领域的知名IP,从表情包到漫画集,从动画到已开始推进的电视剧、电影构想,多元媒介讲述的“唐妞”故事让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化更加鲜活;在《海错图》这一IP背后,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多媒体数字海洋科普教育展等一系列研发推广活动。
“博物馆必须深谙自己独一无二的资源和优势,做扎实研究等幕后工作,包括对藏品和观众等物与人的双重研究。”郑奕说。如今已有些博物馆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深挖自身文化内容,立足独特品牌寻求多方跨界融合。比如与中国大酒店联手实现“跨界融合”的广州博物馆,基于馆藏的民国菜单食谱,推出侧重传统粤菜筵席制式的“消失的名菜”系列,再现传统粤菜中已失传或鲜为人知的菜式、工艺和技法,帮助公众重拾那份独属于舌尖的岭南文化记忆;广东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发的沉浸式剧本杀《华埠风云》,则带领玩家穿越回1946年,以博物馆展厅为体验场景,以馆藏史料中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的文物和故事为脉络,从百年文物中揭开华埠风云的历史,实现了一次文化故事的精彩讲述。这些深挖博物馆文化潜能的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文化价值的传承与重塑,还能够帮助公众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通讯员 刘意林)
(责编:薄晨棣、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