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有韧性(延伸阅读)

发布时间:2024-11-26 02:54:48 来源: sp20241126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韧性城市通常指城市遭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的时候,能够有效防御风险、快速恢复运转,并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形象地说,韧性城市能像弹簧一样有张有弛,从容应对外界压力并迅速恢复。

  浙江大学韧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乃玉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高度集聚,加剧了城镇灾害风险。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韧性城市的防灾体系强调从被动应急到决策前移,从各自为战到协同联动;防灾决策层面,韧性城市更加提倡数据驱动和量化分析。”王乃玉说,一个城市的韧性,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评价:物理维度,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等在灾害下的功能水平和恢复能力;组织维度,相关部门和机构在灾害过程中的准备、组织、调度和决策能力;社会维度,在灾后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和临时避难场地,长期恢复过程中满足当地就业和教育需求的能力;经济维度,城市经济系统能够承受灾害造成的打击,并在灾后快速恢复的能力。

  让城市更有韧性,要更新“硬设施”,也要强化“软实力”。

  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桥梁、管廊等,是维系城市正常有序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被称为“城市生命线”。当前,不少城市正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等设施配套建设物联智能感知设备,逐步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预警上报,进一步提升智慧防范风险的能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在过去基础上今年将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管网,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

  王乃玉认为,韧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参与,还需要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如北京印发专项规划,正在构建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安徽合肥积极开展城市生命线监测,在2.5万个城市高风险点,布设100多种、6.4万套前端感知设备。

  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城市将更加“有里有面”、百姓将更加安居乐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6日 07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