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0:26:42 来源: sp20241121
内河航运实现历史性全新跨越
佛山港货物吞吐量首破亿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传智
通讯员李淑莲
1月4日,记者从佛山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23年,佛山港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据初步统计,2023年,佛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2亿吨,同比增长19.2%,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实现历史性全新跨越。
这不仅是佛山港航发展的一次历史性全新跨越,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贡献了佛山力量。站在亿吨的全新起点,下一步,佛山港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加强资源整合配置,提高港口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水平,推动港口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为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全力迈向“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港口物流服务支撑。
科技创新赋能
智能化改造推动港口降本增效
1月4日,记者在三水港看到,这个三水唯一的外贸港口一派繁忙景象。在控制室里,两名工作人员像操作游戏机杆一样,灵活地远程操控港口内的龙门吊机。短短3分钟,吊机货车运来的集装箱就完成了吊装。去年,三水港投资约5000万元改造和新建智能远控龙门吊,极大地推动了港口降本增效。货车司机通过进港前预约下单,不用下车就能在进港后完成集装箱的高效卸装。
近年来,佛山港吞吐量的稳步增长,与各个码头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提升密不可分。佛山充分借助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港口物流供应链上各个参与方之间的无缝衔接与协调联动,提高港口作业效率。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市信息化改造提升集装箱码头9家,其中三水港、中外运九江码头实施龙门吊智能远控改造,改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顺德新港、三山港通过提升智慧码头建设,深化智能闸口、智能理货应用,减少货物周转时间。
在推动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佛山还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集装箱喂给港定位,大力推进“湾区一港通”“组合港”通关模式创新,提高物流效率,压缩企业成本。全市11个口岸码头与深圳蛇口港、广州南沙港实现联运,水运货物物流时长由5~7天缩短至2天以内,物流效率提升60%以上。2023年1~11月,通过“湾区一港通”“组合港”进出口标准集装箱25.5万个。
绿色引领未来
引入光伏技术打造绿色港口
2022年,顺德新港4MW分布式光伏项目一期1MW正式并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项目正式上线运行。项目建成将提高港口绿电比例,实现能源管理智慧化和碳排放管理数字化,顺德新港也成为招商局港口首个应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港口。“双碳”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绿色智慧解决方案将助力顺德新港实现脱碳,先行先试打造招商局港口绿色智慧港口示范。未来,顺德新港二期建成投产后,顺德新港年通过能力将达集装箱100万标箱,件杂货1000万吨,打造西江流域综合性航运物流枢纽,更依托后方佛山首个综合保税区建设,为佛山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新动能。
另一方面,佛山大力推进港口作业机械电动化,引导港口新增装卸机械电动化发展,其中新投入使用高荷港码头港内装卸机械、港内拖车等全面电动化,为建设全国一流的绿色内河集装箱示范港提供佛山案例。
为了推进港口行业的绿色发展,佛山市始终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系统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切实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与使用、干散货码头扬尘及雨污水收集处理等重点工作。2023年船舶污染物接收量和岸电使用量均在全省港口名列前茅。
规模化发展
去年全市18%码头被整合清退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的不断提升,以及绿色港口建设的不断推进,佛山港正在朝着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2023年,佛山全力推动《佛山市推进港口综合改造提升项目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地见效。
高明港区高荷码头于2023年9月正式开港,码头一期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6亿元,致力打造成为珠西地区一个智能、绿色、高效的综合性公共码头。
顺德港区顺德新港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如期推进,建成后将成为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内河产业大港。
另一方面,佛山积极推进小散乱码头专项清理整治,按照“关停清退一批”“规范完善一批”“提升优化一批”的工作思路,逐步关停清退不符合规范的老旧码头,归并功能雷同的小散乱码头,促进岸线效率效能明显提升,营造沿江河岸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佛山码头的总体面貌,2023年以来已整合码头3个,关停清退码头17个,整合清退数占全市码头总数18%。(广州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