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6:35:19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上海11月6日电 (记者 刘亮)在世界开放趋势“遇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会否因此“熄火”?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举行的一场关于世界开放的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对此展开探讨。
11月5日,上海,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3》。 中新社 记者 杨可佳 摄近年来,世界开放事业道险且阻,“寒意”犹浓。最新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2,延续了最近十五年来总体下降的走势,这一数据比2021年下降0.4%,为2008年以来第二低的水平。“寒意”之下,经济全球化阴霾重重。
“收紧开放的逆风比扩大开放的顺风吹得更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近年来,国际贸易相关限制措施出台数量增多,部分国家收紧对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加码限制国际科技交流,不仅拖累世界开放水平,还大大增加了世界开放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认为,世界正经历新的调整期,经济复苏分化、通货膨胀、粮食危机、能源安全等相互交织,加深全球发展失衡。同时,一些国家“脱钩断链”、筑起“小院高墙”等做法,更令经济全球化发展受挫。“过去,在世界贸易组织准入承诺基础上,各国自愿在传统的自贸协定中提高规则标准,深化经贸往来。但现在,更具排他性和对抗性、具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色彩的系统正在重塑贸易关系。”
世界开放趋势“遇冷”,经贸领域感知尤为明显。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降幅超10%,主要发达国家降幅逾三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2023年预计为3.0%,2024年为2.9%,远低于2000年至2019年3.8%的平均水平。
经贸数据遇冷降温,经济全球化会否失去发展驱动力?在陈德铭看来,此言尚早。“当前,全球化旧力量衰退、新力量萌芽,全球化在动力和阻力之间加剧冲撞,但这也正是再全球化、深度全球化的开始,经济全球化不会终止。”
他进一步分析,从客观动力看,科技变革正在积蓄力量,特别是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服务全球化不断加速,“创新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流动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1万亿美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测算,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在10%。从主观意愿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社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发展暖流。
在张宇燕看来,科技进步、数字智能、绿色发展,进一步减少了货物、服务、信息等要素流动的阻力,提升了开放绩效。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相关国际合作正在深化,以环境产品为代表的绿色贸易投资正在成为世界发展新赛道,有望在维护和提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韧性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太空探索、生物工程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应用层出不穷,深刻影响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蕴含巨大的开放合作机遇。此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赛道也将为全球开放注入新动力。
以绿色低碳转型为例,《世界开放报告2023》数据显示,去年世界绿色进出口总额仅占世界货物进出口的18.2%,这意味着该领域仍有很大增长空间。“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测算,实现《巴黎协定》设立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需要投入近100万亿美元。这一海量资金绝非一国所能承担,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构建、碳市场的互联互通、碳税政策的协调等,更需要全球开放合作,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周小川说。(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