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5:21:52 来源: sp20241127
新华社天津9月15日电(记者周润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猜一猜,这首诗说的是哪一个节日?谜底是:中秋节。
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王建。品读此诗,仿若一幅“中秋望月图”跃然纸上,意境优美,含蕴丰富,韵味无穷,思深情长。
中秋节,我们年年过,那么,到底何为“中秋”?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秋》中解释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七、八、九三月是秋季,旧时分别称孟秋、仲秋和季秋,合称“三秋”。八月十五日,三秋正好过半,所以称为“中秋”。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每到中秋节,一家人围坐聚餐,分食月饼,其乐融融。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究竟始于何时?
罗澍伟认为,“中秋”一词或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的记载,意思是说,仲秋八月,司裘之臣以良裘献给君王,君王则以鸟羽赐群臣。另据《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意思是说,祭祀太阳是在仲春(农历二月)的早晨,祭祀月亮是在仲秋(农历八月)的晚上。
不过那时的中秋,还只是个时间概念,并无节日之意。到了魏晋时期,登楼临轩,酌酒赏月,逐渐成为习俗。直至唐代初年,中秋才开始成为约定俗成的重要节日。
宋代,中秋扩展成全民性庆典。水果上市,螃蟹新出,佳酿开坛,百姓饮酒赏月,不亦乐乎。路边商铺通宵营业,儿童彻夜嬉戏玩耍。
“千百年来,从祭月到牵挂思念、祈求团圆,中秋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8年国务院将中秋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品味中秋,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民俗。”罗澍伟说。
(责编:孙红丽、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