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发布时间:2024-12-21 10:40:51 来源: sp20241221

  近日,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习近平的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中国学研究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

  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的讲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

  ——2023年2月,习近平复信希腊学者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我们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正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023年8月22日,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监制:苗遂奇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赵瑞熙

  校对:白梦洁

  制作:王 寒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编辑:房家梁】